以言舉人

成語拼音

yǐ yán jǔ rén

以言舉人成語解釋

根據言論來舉薦人才。

典故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文學]議論稱誦,竊商賜之辭;刺譏言治,過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萬乘。及授之政,昏亂不治。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選拔人才時,我們不能僅憑一面之詞就做出決定,一定要全面考察,否則很容易出現以言舉人的錯誤。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權謀爭鬥與人才選拔交織成一幅複雜的畫卷。 話說在某個朝代,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名叫趙括。他外表威嚴,口才極佳,常常在朝堂之上誇誇其談,說得頭頭是道,深得皇帝的信任。 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場嚴重的邊境危機,敵軍來勢洶洶,邊疆戰事喫緊。趙括主動請纓,憑藉着他那能言善辯的口才,將自己的戰略計劃描述得無懈可擊。皇帝被他的言辭所打動,不顧其他大臣的反對,毅然任命趙括爲大將軍,統領大軍抵禦外敵。 然而,戰場上的情況遠比趙括想象的要複雜和殘酷。他平日裏所講的那些理論和策略,在實戰中根本無法施展。他不瞭解士兵們的實際情況,也不懂得靈活應變,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事先設想的方案行事。最終,導致了軍隊的大敗,無數士兵戰死沙場,國家的邊疆防線也因此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此事一出,朝野震驚,百姓怨聲載道。皇帝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只因趙括的言辭華麗,便輕易地將重任交予他,而沒有對他的實際能力進行深入的考察和判斷。 回顧歷史,也曾有過類似的教訓。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孔圉,爲人謙虛好學。儘管他的出身尊貴,但從不驕傲自滿,虛心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問題,且不恥下問,因而贏得了衆人的尊重。但衛國國君在選拔人才時,也曾有過只看重表面言辭而忽略實際能力的情況,導致了一些決策的失誤。 以言舉人,往往會讓人陷入表面的迷惑,而忽略了真正的才能和品德。真正的人才,需要通過實際的行動和業績來證明自己,而非僅僅依靠華麗的言辭。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世的統治者和領導者,在選拔人才時,不能僅僅因爲一個人的言語表達而輕易做出決定,必須要綜合考察其品德、才能和實際表現,才能做到任人唯賢,讓國家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以言舉人-成語圖片

以言舉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