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成语拼音

yǐ yì nì zhì

以意逆志成语解释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典故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心境,才能以意逆志,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思想文化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有一位名叫子舆的学者,他四处游历,拜访名师,以求在学术上能有更高的造诣。一次偶然的机会,子舆听闻了一位名叫孟夫子的大儒讲学。孟夫子的学说以仁政和道德修养为核心,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聆听。 子舆满怀期待地赶到讲学之地,认真倾听孟夫子的每一句话。然而,在众多观点中,有一个关于治理国家的主张让子舆产生了疑惑。孟夫子认为,君主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施行宽松的政策,如此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子舆在心中反复思索这个观点,却始终无法完全认同。他觉得在当时各国激烈争斗的局势下,过于宽松的政策可能会导致国家在军事和政治上处于劣势。于是,子舆决定向孟夫子请教,以解开心中的疑惑。 在与孟夫子交流时,子舆诚恳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忧。孟夫子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倾听。他对子舆说:“吾之学说,乃是从根本上思考国家与百姓的关系,以长远之目光看待发展。汝之所忧,亦有其理,然当以意逆志,深入理解吾之用心。” 子舆听后,陷入沉思。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只是从表面现象和当前局势去理解孟夫子的观点,而没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从其本意和志向去体会。经过数日的苦思冥想,子舆重新审视孟夫子的学说,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他意识到,孟夫子所倡导的仁政并非是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显著成效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基于人性本善、着眼于社会和谐与长远发展的治国理念。若能真正实现仁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自然会繁荣昌盛,军事力量也会随之强大。 子舆为自己当初的狭隘理解感到惭愧,他更加勤奋地钻研孟夫子的学说,并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理解他人的观点时,不能仅仅拘泥于表面,而应当以意逆志,用心去体会作者或说话者的本意和志向,这样才能避免误解,获取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以意逆志-成语图片

以意逆志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