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义割恩
成语拼音
- yǐ yì gē ēn
以义割恩成语解释
-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典故出处
-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果断抉择,以义割恩,舍弃了私人情谊,做出了公正的决定。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纷争乱世中,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将领。他出身将门,自幼习武,熟读兵书,心怀报国之志。
李陵年轻时便跟随大军出征,屡立战功,深受士兵们的拥戴和上级的赏识。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
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李陵所率领的部队遭遇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尽管李陵指挥有方,士兵们也拼死抵抗,但战局却逐渐对他们不利。
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李陵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他深知,继续战斗下去,只会让更多的士兵白白送死。此时,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是为了个人的义气,坚持战斗到底,与士兵们共存亡;还是以大义为重,为了保存更多士兵的生命,选择暂时撤退,以图后计。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李陵最终决定以义割恩。他下令撤退,尽管这意味着他可能会背负临阵脱逃的骂名,但他坚信,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更多士兵的未来,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
然而,这一决定却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此机会对李陵进行诬陷和诽谤,指责他贪生怕死,背叛国家。
李陵有口难辩,他的内心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本是为了大义而做出的艰难抉择,却被人误解和污蔑。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决定,因为他知道,以义割恩,有时候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李陵这样以义割恩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一些忠臣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不得不割舍个人的情感和利益,甚至背负骂名。他们的行为或许在当时不被理解,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为了更大的正义和利益。
以义割恩,并非是无情无义,而是在大义面前,能够果断地放下个人的恩情和情感,做出符合大局、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抉择。这种抉择需要勇气、智慧和坚定的信念,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以义割恩-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