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其禍

成語拼音

zì qǔ qí huò

自取其禍成語解釋

取取得;禍禍事。自己招來禍事。

典故出處

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故門高之弒,樂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禍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行事莽撞,從不考慮後果,最終因爲一時衝動的決定而自取其禍。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年輕將領。 趙括出身于軍事世家,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軍事戰略來滔滔不絕,就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都難以在言辭上勝過他。趙括因此聲名遠揚,衆人皆稱讚他的軍事才能,認爲他將來必能成爲一代名將。 然而,趙奢卻深知兒子的弱點。他曾憂心忡忡地對妻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意思是,戰爭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可趙括卻把它說得如此輕鬆。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爲將也就罷了,要是真用了他,使趙國軍隊失敗的一定就是他。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廉頗奉命率軍抵禦。廉頗深知秦軍強大,採取了以守爲攻的策略,堅壁不出,試圖拖垮秦軍。秦軍久攻不下,於是使用反間計,派人在趙國散佈謠言,說秦軍最怕的是趙括爲將。趙王聽信了謠言,不顧衆人反對,決定撤下廉頗,任用趙括爲將。 趙括上任後,立即改變了廉頗的作戰策略,他驕傲自大,盲目輕敵,完全按照自己在兵書中所學的理論排兵佈陣,妄圖一舉擊敗秦軍。 秦軍將領白起得知趙括接替廉頗後,心中大喜。他佯裝敗退,誘敵深入,然後派出奇兵切斷了趙括軍隊的後路。趙括的軍隊被秦軍分割包圍,糧草斷絕。趙括幾次率軍突圍,均以失敗告終。最終,趙括在戰場上戰死,四十多萬趙軍全軍覆沒。 趙國經此一役,國力大損,一蹶不振。而趙括也因爲自己的狂妄自大、紙上談兵,最終自取其禍,不僅自己丟了性命,還使國家陷入了危亡的境地。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切不可盲目自負,空有理論而無實際經驗,否則必將爲自己的錯誤行爲付出沉重的代價。

自取其禍-成語圖片

自取其禍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