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成语拼音

bì qí ruì qì,jī qí duò guī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成语解释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典故出处

《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成语典故

公元前684年,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在长勺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为避其锐气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齐军。

成语造句

在战场上,我们要善于观察敌人,抓住时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从而取得胜利。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断。有一次,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国的将领们面对强大的齐军,感到十分忧虑。 其中一位年轻的将领名叫曹刿,他主动请求面见鲁庄公,为其出谋划策。鲁庄公问曹刿如何应对齐军,曹刿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所以我们要等待时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鲁庄公采纳了曹刿的建议。当齐军气势汹汹地前来进攻时,鲁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齐军连续击鼓进攻多次,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士兵们的士气逐渐低落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齐军见鲁军始终不应战,以为鲁军胆怯,于是开始松懈下来,士兵们也变得懒散。曹刿观察到齐军的这种变化,认为时机已到,便建议鲁庄公出兵反击。 鲁庄公下令击鼓进军,鲁军士兵们憋足了劲,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齐军。齐军毫无防备,顿时阵脚大乱。鲁军在曹刿的指挥下,奋勇杀敌,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经此一战,鲁国成功抵御了齐国的进攻。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个策略也被后世的将领们所铭记和借鉴。正如《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在战争中,懂得审时度势,不与敌人的锋芒正面交锋,而是等待敌人气势减弱、疲惫松懈之时再进行攻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战役都运用了这一策略。比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多次交锋中,双方都曾试图运用这一策略来获取优势。这种智慧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值得借鉴。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困难时,不要盲目地去硬拼,而是要保持冷静,寻找对方的弱点和时机,然后再果断出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成语图片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