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
成语拼音
- yǐ dé bào yuàn
以德报怨成语解释
-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典故出处
-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成语典故
- 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 “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 “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 “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的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 “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他的百姓。
成语造句
- 他总是能以宽广的胸怀和善良的心地去对待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以德报怨,这种品质真的难能可贵。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人叫展禽。展禽品德高尚,为人正直。
当时鲁国的朝政较为混乱,有许多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有一次,一个名叫臧文仲的大臣因为私人恩怨处处为难展禽。臧文仲利用自己的权势,在很多事情上故意给展禽制造麻烦,甚至还在众人面前诋毁他。
展禽的亲朋好友都对臧文仲的行为感到愤怒,他们纷纷劝说展禽要以牙还牙,不能任由臧文仲这样欺负。然而,展禽却微微一笑,说道:“不必如此,我不想用同样恶劣的方式去回应他。”
尽管臧文仲不断地挑衅和伤害展禽,但展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和宽容。他依然尽心尽力地为鲁国做事,关心百姓的疾苦,丝毫没有因为臧文仲的行为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时间慢慢过去,鲁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们生活困苦,面临着饥荒的威胁。臧文仲用尽各种办法都未能缓解旱情,他开始焦虑不安。展禽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站出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对自然的了解,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展禽的努力下,旱情终于得到了缓解,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臧文仲看到展禽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为鲁国解决了如此重大的危机,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多么的错误和狭隘,于是亲自来到展禽面前,向他道歉并表示敬佩。
展禽以德报怨的行为不仅赢得了臧文仲的尊重,也赢得了鲁国百姓们的爱戴和赞誉。他的事迹被人们传颂开来,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德报怨的伟大力量。正如《论语》中所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虽然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应该以正直来回应怨恨,但展禽这种超越常人的以德报怨,更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当遭遇他人的伤害和不公时,我们可以选择像展禽一样,用宽容和善良去化解矛盾,而不是以怨报怨,让仇恨不断蔓延。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和升华,也能够为社会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环境。
以德报怨-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