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邻为壑

成语拼音

yǐ lín wéi hè

以邻为壑成语解释

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典故出处

《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宰相白圭,他在国内大兴水利,发展农业,他在治理洪水方面采取修筑堤坝,阻拦洪水流入国内。他骄傲地对孟子说他治水胜过大禹。孟子说大禹治水是以海为壑,而你是以邻为壑,把洪灾推给了邻国。

成语造句

有些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只考虑自身利益,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这必然会引发诸多矛盾和冲突。

成语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两个相邻的国家,分别是甲国和乙国。甲国地处上游,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乙国在下游,地势较为平坦。 有一年,甲国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大片的农田被淹没,百姓们的房屋也受损严重。甲国的国王和大臣们商议后,想出了一个看似“聪明”的办法。他们决定在与乙国接壤的边境处筑起高高的堤坝,将洪水全部引向乙国。这样一来,甲国境内的洪水确实迅速消退了,百姓们也暂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然而,乙国却因此遭了殃。毫无防备的乙国突然迎来了大量的洪水,农田被冲毁,房屋倒塌,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乙国的国王和臣民们对甲国的这种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和不满。 乙国的使者前往甲国,指责他们这种以邻为壑的自私行为。甲国的国王却不以为意,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使者无奈地回到乙国,将情况汇报给国王。乙国国王深知不能任由甲国这样欺负,于是开始积极筹备防御和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听闻了甲国的所作所为,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谴责。一些有识之士引用历史上的事例来批判甲国,指出这种只考虑自己、不顾及邻国的行为是短视且不道德的。在各方的压力下,甲国国王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最终,甲国国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主动拆除了边境的堤坝,并向乙国道歉,承诺会给予一定的援助帮助乙国恢复。乙国国王见甲国态度诚恳,也选择了原谅。从此,两个国家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以邻为壑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以邻为壑的行为只会引发矛盾和冲突,破坏和谐的关系。只有秉持着合作、共赢的态度,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如《论语》中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以邻为壑-成语图片

以邻为壑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