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鄰爲壑
成語拼音
- yǐ lín wéi hè
以鄰爲壑成語解釋
- 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裏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典故出處
- 《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爲壑。今吾子以鄰國爲壑。”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魏國宰相白圭,他在國內大興水利,發展農業,他在治理洪水方面採取修築堤壩,阻攔洪水流入國內。他驕傲地對孟子說他治水勝過大禹。孟子說大禹治水是以海爲壑,而你是以鄰爲壑,把洪災推給了鄰國。
成語造句
- 有些國家在處理國際關係時,只考慮自身利益,採取以鄰爲壑的政策,這必然會引發諸多矛盾和衝突。
成語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兩個相鄰的國家,分別是甲國和乙國。甲國地處上游,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乙國在下游,地勢較爲平坦。
有一年,甲國發生了嚴重的水災,大片的農田被淹沒,百姓們的房屋也受損嚴重。甲國的國王和大臣們商議後,想出了一個看似“聰明”的辦法。他們決定在與乙國接壤的邊境處築起高高的堤壩,將洪水全部引向乙國。這樣一來,甲國境內的洪水確實迅速消退了,百姓們也暫時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然而,乙國卻因此遭了殃。毫無防備的乙國突然迎來了大量的洪水,農田被沖毀,房屋倒塌,無數百姓流離失所。乙國的國王和臣民們對甲國的這種行爲感到非常憤怒和不滿。
乙國的使者前往甲國,指責他們這種以鄰爲壑的自私行爲。甲國的國王卻不以爲意,還振振有詞地說這是爲了保護自己國家的利益。使者無奈地回到乙國,將情況彙報給國王。乙國國王深知不能任由甲國這樣欺負,於是開始積極籌備防禦和應對措施。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聽聞了甲國的所作所爲,對他們的行爲表示譴責。一些有識之士引用歷史上的事例來批判甲國,指出這種只考慮自己、不顧及鄰國的行爲是短視且不道德的。在各方的壓力下,甲國國王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
最終,甲國國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主動拆除了邊境的堤壩,並向乙國道歉,承諾會給予一定的援助幫助乙國恢復。乙國國王見甲國態度誠懇,也選擇了原諒。從此,兩個國家友好相處,在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以鄰爲壑的事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時,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以鄰爲壑的行爲只會引發矛盾和衝突,破壞和諧的關係。只有秉持着合作、共贏的態度,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才能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正如《論語》中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這樣才能避免類似的悲劇發生。
以鄰爲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