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郐以下
成语拼音
- zì kuài yǐ xià
自郐以下成语解释
-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典故出处
-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乐,他访问鲁国时,鲁国请他欣赏周代的乐舞。鲁国的乐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曲,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褒贬评论,但从演奏郐国的《郐风》以后,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了。
成语造句
- 那部作品水准实在不高,和它之后的一系列作品简直就是自郐以下,毫无亮点可言。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有一次去鲁国访问。鲁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他们为季札准备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在音乐会上,鲁国的乐师们依次演奏了各国的乐曲。当演奏到郐国的音乐时,季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发表任何评价。接着往下演奏其他国家的音乐,季札根据不同的乐曲风格和表现,都给予了恰当而精彩的点评。
这件事情后来被人们知晓,大家便用“自郐以下”来形容那些不值得评论或不屑一顾的事物或人。因为在季札看来,郐国的音乐相比其他国家显得较为平庸,从那之后开始就不值得特别去评价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自郐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在文学领域,有些作品可能因为质量或创新性不足,而被评论家们视为自郐以下。在人才选拔中,一些才能平庸的人也可能被认为是自郐以下,难以与真正优秀的人才相提并论。
然而,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将某些事物或人简单地归为自郐以下。因为评价标准是相对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可能会发生变化。有时候,一些看似普通的事物在特定的背景下可能会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就如同历史上一些起初不被看好的发明或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最终成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存在。所以,我们在使用“自郐以下”这个成语时,要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避免过于草率地对事物做出片面的判断。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自郐以下”的故事中汲取教训。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避免成为他人眼中自郐以下的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自郐以下”这个成语虽然源自一个关于音乐评价的故事,但它所蕴含的道理却适用于各个方面。它提醒我们要以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事物,同时也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避免被轻视或忽视。
自郐以下-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