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皂白

成语拼音

bù wèn zào bái

不问皂白成语解释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典故出处

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完全不进行调查,也不听他人解释,不问皂白就批评了下属。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们。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衣着普通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这个人在镇上游荡了几日,到处打听一些事情。不久后,镇里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盗窃案,一家富户的贵重财物不翼而飞。 富户十分愤怒,他立刻召集众人,要求找出这个盗贼。此时,那个陌生人不巧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他神色慌张,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富户在没有经过仔细调查和询问的情况下,就认定这个陌生人就是盗贼,他完全不问皂白,不听陌生人的任何解释,就命人将他抓了起来。 周围的一些人觉得这样做不太妥当,有人站出来说:“这样是不是太草率了,万一他不是盗贼呢?”但富户哪里听得进去,他坚信自己的判断,觉得这个陌生人就是罪魁祸首。 陌生人被关了起来,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然而,经过几天的暗中查探,真正的盗贼却另有其人,是镇里一个平时就游手好闲的混混。当真相大白后,富户十分懊悔,他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不理智给陌生人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大家想起了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在某些朝代,一些官员为了政绩或者个人私利,常常不问皂白地给人定罪,导致了许多冤案的发生。就如同历史上曾有忠臣被奸臣诬陷,皇帝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轻信谗言,给忠臣带来了灭顶之灾。 从那以后,镇里的人们明白了不能仅凭表面现象或者个人主观判断就轻易地给他人下结论,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调查和了解,做到公平公正,避免再出现不问皂白冤枉好人的情况。而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提醒着人们要保持理性和客观,尊重事实和真相。

不问皂白-成语图片

不问皂白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