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渐防微

成语拼音

dù jiàn fáng wēi

杜渐防微成语解释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典故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睹几而作,不俟终日。”《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典故

丁鸿,东汉时人。自幼聪明好学,对经书很有研究。其父死后,父亲的爵位按当时的世袭传统应由作为长子的他继承,但他却上书朝廷要把爵位让给他弟弟,他自己外出躲了起来。后来,朝廷不允,他在外被人发现,经反复劝说,才回到家中,接受了皇帝的敕封。  到了和帝刘肇继位时,刘肇因年幼无能,大权由窦太后执掌。当时,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职位非常显要,他拉帮结伙,把窦家兄弟纷纷安排到了重要的职位上,相互勾结,为非作歹,朝廷实际上成了窦家天下。丁鸿见了很着急。他利用那年发生日蚀,古代人认为是不祥之兆的机会,劝说皇帝趁窦家兄弟权势还不大的时候,及早制止,以防患于未然。他上奏皇帝说:皇上如果亲自负责治理国家,发现坏事的苗头,就及时地制止它、杜绝它。这样,凶险就可以避免,祸害就可消除。他还进一步举例说:岩石的破坏,是因为涓涓细水的侵蚀;能遮蔽阳光的树木,是嫩绿的幼苗长成,事情在开始的时候容易制止,等发展壮大了,就难以除掉了。丁鸿的话,正合和帝的心意,和帝本来就有大权旁落的感觉。于是,他罢免了窦宪的官职。窦宪被迫自杀。

成语造句

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杜渐防微,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朝代里,有一位明智的官员名叫张华。 当时,朝廷中存在着一些看似微小却可能引发大问题的现象。比如一些官员开始利用职务之便收取一些小恩小惠,虽然每次的数量不多,但这种风气却有逐渐蔓延之势。张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他明白如果不加以制止,任由其发展,日后必然会酿成大祸。 他多次向皇帝进谏,详细阐述这种行为的潜在危害,强调必须要在问题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采取行动,不能等到事态严重了才去处理。皇帝对张华的见解十分赞赏,于是授权他去整顿这种不良风气。 张华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他严格审查每一个官员的行为,对于那些有不良苗头的官员及时进行劝诫和警告,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从根源上杜绝这种不良行为的产生。 在张华的努力下,朝廷中的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那些曾经有不良企图的官员也纷纷收敛,开始奉公守法。整个朝廷的风气为之一新,变得清正廉明。 张华深知,治国就如同治理一个庞大的家业,必须时刻关注那些细微的变化,做到杜渐防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如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任何大的问题往往都是由小问题逐渐演变而来。张华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解决,这样才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灾难,真正做到杜渐防微,让一切都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杜渐防微-成语图片

杜渐防微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