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漸防微
成語拼音
- dù jiàn fáng wēi
杜漸防微成語解釋
-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微:微小。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制止,不讓它發展。
典故出處
- 晉·葛洪《抱朴子·明本》:“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睹幾而作,不俟終日。”《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成語典故
- 丁鴻,東漢時人。自幼聰明好學,對經書很有研究。其父死後,父親的爵位按當時的世襲傳統應由作爲長子的他繼承,但他卻上書朝廷要把爵位讓給他弟弟,他自己外出躲了起來。後來,朝廷不允,他在外被人發現,經反覆勸說,纔回到家中,接受了皇帝的敕封。 到了和帝劉肇繼位時,劉肇因年幼無能,大權由竇太后執掌。當時,竇太后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職位非常顯要,他拉幫結夥,把竇家兄弟紛紛安排到了重要的職位上,相互勾結,爲非作歹,朝廷實際上成了竇家天下。丁鴻見了很着急。他利用那年發生日蝕,古代人認爲是不祥之兆的機會,勸說皇帝趁竇家兄弟權勢還不大的時候,及早制止,以防患於未然。他上奏皇帝說:皇上如果親自負責治理國家,發現壞事的苗頭,就及時地制止它、杜絕它。這樣,兇險就可以避免,禍害就可消除。他還進一步舉例說:岩石的破壞,是因爲涓涓細水的侵蝕;能遮蔽陽光的樹木,是嫩綠的幼苗長成,事情在開始的時候容易制止,等發展壯大了,就難以除掉了。丁鴻的話,正合和帝的心意,和帝本來就有大權旁落的感覺。於是,他罷免了竇憲的官職。竇憲被迫自殺。
成語造句
- 我們在生活中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到杜漸防微,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朝代裏,有一位明智的官員名叫張華。
當時,朝廷中存在着一些看似微小卻可能引發大問題的現象。比如一些官員開始利用職務之便收取一些小恩小惠,雖然每次的數量不多,但這種風氣卻有逐漸蔓延之勢。張華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些細微的變化,他明白如果不加以制止,任由其發展,日後必然會釀成大禍。
他多次向皇帝進諫,詳細闡述這種行爲的潛在危害,強調必須要在問題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採取行動,不能等到事態嚴重了纔去處理。皇帝對張華的見解十分讚賞,於是授權他去整頓這種不良風氣。
張華雷厲風行地展開行動,他嚴格審查每一個官員的行爲,對於那些有不良苗頭的官員及時進行勸誡和警告,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爲的錯誤。同時,他還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從根源上杜絕這種不良行爲的產生。
在張華的努力下,朝廷中的不良風氣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那些曾經有不良企圖的官員也紛紛收斂,開始奉公守法。整個朝廷的風氣爲之一新,變得清正廉明。
張華深知,治國就如同治理一個龐大的家業,必須時刻關注那些細微的變化,做到杜漸防微。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爲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正如古人云:“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任何大的問題往往都是由小問題逐漸演變而來。張華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範和解決,這樣才能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災難,真正做到杜漸防微,讓一切都能朝着良好的方向發展。
杜漸防微-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