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居
成语拼音
- gōng chéng bù jū
功成不居成语解释
-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典故出处
- 《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老子提出辨证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天下人知道美与丑对立,有和无对立相生。圣人治国知道有为和有所不为,采取无为政策;知识有教则有不教,行不言的教育。万物各有所为,圣人不去掌握,事功告成,圣人功成不居,人们归功于他。
成语造句
- 他为团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从不居功自傲,真正做到了功成不居。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伟大的人物名叫范蠡。
范蠡生活在春秋时期,他辅佐越王勾践,为越国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起初,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被迫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范蠡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在勾践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筹备,越国终于积蓄起了足够的力量,对吴国发起了反击。在这场关键的战役中,范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帮助越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举消灭了吴国。
越国复兴后,勾践对范蠡等功臣进行封赏。然而,范蠡却在此时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没有居功自傲,没有贪恋权力和财富,而是选择了功成身退。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明白在权力的争斗中,危险随时可能降临。
范蠡带着家人悄然离去,远离了朝堂的纷争。他辗转来到了齐国,开始了新的生活。在齐国,他改名换姓,辛勤耕耘,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很快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但他依然没有留恋这些财富,而是将其慷慨地分给了当地的百姓。
范蠡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功成不居的含义。他不居功,是因为他深知功名利禄皆为虚幻,过分贪恋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祸。他的行为和品德受到了后人的敬仰和赞誉。
正如《老子》中所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范蠡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被功名利禄所迷惑,要保持一颗清醒和谦逊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功成不居-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