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癡不聾
成語拼音
- bù chī bù lóng
不癡不聾成語解釋
- 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爲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典故出處
- 漢·劉熙《釋名》卷二:“不瘖不聾,不成姑公。”
成語典故
- 唐朝時期,郭子儀多次打敗叛軍,使唐王朝轉危爲安。唐代宗將女兒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暖,小兩口吵架,郭暖說了幾句氣話,昇平公主就回家告狀。郭子儀帶郭暖向唐代宗請罪,唐代宗笑着答道:“不癡不聾,不做家翁,下一輩吵架何必計較?”。
成語造句
- 做長輩的有時候應該不癡不聾,不要對晚輩過於嚴苛,這樣家庭氛圍會更加和諧。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廣平的小鎮。鎮裏有一對老夫妻,他們家境殷實,爲人和善。
這對老夫妻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大兒子性格沉穩,做事兢兢業業;小兒子則有些浮躁,時常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一天,小兒子在外面做生意時,因爲一時衝動與別人發生了爭執,最後竟鬧到了官府。消息傳到家中,老夫妻十分着急。大兒子知道後,便勸父母不要過於擔心,說他會去處理這件事。
然而,老夫妻中的妻子卻坐立不安,她不停地埋怨小兒子不懂事,又責怪大兒子沒有早點去阻止小兒子。丈夫見妻子如此焦慮,便安慰道:“夫人,不必如此焦急。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和選擇。我們不能事事都去幹涉,有時候要學會不癡不聾,裝作不知道,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就像古人所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過於精明和計較,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妻子聽了丈夫的話,雖然還是有些擔憂,但也漸漸平靜了下來。大兒子去官府周旋了一番,最終事情得到了妥善解決。
隨着時間的推移,老夫妻的孫子們也漸漸長大。有一次,孫子們在玩耍時不小心打破了家中一件珍貴的瓷器。媳婦們十分惶恐,擔心會受到公婆的責備。沒想到老夫妻得知後,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多說什麼。媳婦們感到十分驚訝,老夫妻便說道:“孩子們玩耍難免會有意外,我們何必爲了一件瓷器而大動干戈呢?不癡不聾,不做家翁,我們要給孩子們一些空間和自由,讓他們能夠快樂地成長。”
就這樣,這一家人在老夫妻的影響下,相處得十分和諧。他們明白,在生活中,有時候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過於計較和精明,這樣才能讓家庭更加和睦,生活更加幸福。而老夫妻這種不癡不聾的處世態度,也成爲了廣平鎮的一段佳話,被人們傳頌至今。
不癡不聾-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