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成語拼音

gāo shān liú shuǐ

高山流水成語解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典故出處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語典故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爲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爲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 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成語造句

伯牙子期相遇,那一曲彈奏猶如高山流水般美妙動人,成就了一段千古流傳的知音佳話。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琴師名叫伯牙。伯牙自幼聰慧,對音樂有着極高的天賦和熱愛。他刻苦鑽研琴藝,憑藉着精湛的技藝在當時聲名遠揚。 有一次,伯牙奉命出使晉國。在完成使命返回的途中,他乘船路過一座高山。船行至江心時,伯牙被眼前壯麗的景色所吸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他情不自禁地坐到船頭,取出隨身攜帶的琴,彈奏起來。伯牙的琴聲悠揚動聽,彷彿在訴說着高山的巍峨和壯美。 就在這時,伯牙感覺到有人在旁邊靜靜地聆聽他的演奏。他停止彈琴,四處張望,卻沒有發現任何人的身影。伯牙心中十分詫異,但還是繼續彈奏起來。這次,他更加投入地將自己對高山的感悟融入到琴聲中。 不一會兒,一個砍柴的樵夫從樹林中走了出來,他對着伯牙拱手說道:“先生的琴藝真是出神入化,我從先生的琴聲中彷彿看到了那巍峨的高山。”伯牙聽了樵夫的話,心中十分驚訝,他沒想到一個砍柴的樵夫竟然能聽懂他的琴聲。 伯牙好奇地問道:“你真能從我的琴聲中聽出高山?”樵夫笑着點了點頭,說道:“當然,先生的琴聲中蘊含着高山的雄偉和莊重。”伯牙心中大喜,他覺得自己終於遇到了知音。 伯牙邀請樵夫上船,與他一起探討音樂。樵夫告訴伯牙自己名叫鍾子期,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樵夫,但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和獨特的見解。伯牙又彈奏了一曲,這次他將自己對流水的感悟融入到琴聲中。鍾子期聽後,讚歎道:“先生的琴聲真是太美妙了,我彷彿看到了那奔騰不息的流水。” 伯牙與鍾子期相談甚歡,他們從音樂談到人生,從白天談到黑夜。兩人都覺得彼此是自己一生難求的知音。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分別的時候,伯牙與鍾子期約定,來年再在此地相聚。 可是,第二年當伯牙滿懷期待地來到他們約定的地方時,卻始終沒有等到鍾子期。伯牙四處打聽,才得知鍾子期已經因病去世了。伯牙悲痛欲絕,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 彈罷,伯牙淚流滿面地說道:“子期已去,從此世上再無知音,我這琴也再無意義。”說完,伯牙將自己心愛的琴摔碎在地上,從此不再彈琴。 “高山流水”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用來比喻知己或知音,也形容樂曲高妙。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也成爲了流傳千古的佳話,讓人們對知音的珍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高山流水-成語圖片

高山流水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