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勤補拙
成語拼音
- jiāng qín bǔ zhuō
將勤補拙成語解釋
- 以勤奮彌補笨拙。
典故出處
- 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成語典故
- 公元825年,唐敬宗將杭州刺史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蘇州是唐東南地區最大的州,地方事務繁雜。白居易上任謝絕所有的宴請,一心處理政務,很快就熟悉當地的情況,整頓吏治,贏得老百姓的好評。他認爲自己生來笨拙只有靠勤來彌補。
成語造句
- 他雖然天資不高,但一直努力,通過將勤補拙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年輕人。張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並沒有特別出衆的天賦。
張華從小就對知識充滿了渴望,但他在學習上的進展卻總是比其他孩子慢一些。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深知自己的不足,決心以勤奮來彌補。
每天,張華都會早早地起牀,開始刻苦學習。當其他孩子在玩耍時,他在埋頭苦讀;當夜幕降臨,別人都已進入夢鄉,他還在燭光下鑽研書籍。他不斷地積累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的勤奮終於開始展現出成果。他在學業上逐漸趕上並超越了那些曾經比他優秀的人。他參加各種考試,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有一次,村裏舉行了一場知識競賽。許多聰明伶俐的孩子都參加了,大家都覺得張華肯定沒有勝算。但張華並沒有被他人的看法影響,依然全力以赴地準備。在競賽中,他憑藉着平日裏積累的深厚知識和沉穩的表現,出人意料地獲得了冠軍。
周圍的人開始對張華刮目相看,紛紛稱讚他的努力和成就。張華卻謙虛地說:“我只是將勤補拙罷了,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彌補我先天的不足。”
後來,張華憑藉着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了當地一位備受尊敬的學者。他的故事也激勵着許多人,讓他們明白,即使沒有天生的聰慧,只要肯勤奮努力,就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如古人云:“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張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將勤補拙這個成語的深刻內涵,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張華這樣以勤補拙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匡衡鑿壁偷光,他出身貧寒,但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最終成爲了一代大學問家。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無論起點如何,只要我們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彌補自身的不足,走向成功的彼岸。
將勤補拙-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