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成語拼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成語解釋

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忪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典故出處

《老子》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當權貴族智伯倚仗權勢向魏桓子強行索要土地。魏桓子的謀士獻計,同意給土地,這樣智伯就會更加貪婪,再向其他貴族要地,其他貴族就會聯合對付他,這叫“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後來智伯被貴族聯合打敗,魏桓子得到更多的土地。

成語造句

在與人交往中,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想要獲得某些東西,就需要先付出,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睿智的君王。這位君王深知治理國家不能一味地索取,而要懂得取捨之道。 當時,國家面臨着一些困難,百姓生活較爲艱難,而周邊的一些勢力也對國家虎視眈眈。君王決定採取一些策略來改變現狀。 他首先關注到了農業,他深知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於是,他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農民的政策,給予他們更多的土地和農具,並且減免了他們的賦稅。這看似是君王在給予,但實際上他明白,只有讓農民安居樂業,農業發展起來,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對於商業,君王也採取了寬鬆的政策,降低了商業的稅收,鼓勵商人進行貿易活動。同時,他還投入大量的資金修建道路和橋樑,改善交通條件,爲商業的發展提供便利。 在對待周邊的勢力時,君王也運用了“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策略。當鄰國遭遇災害時,他主動送去糧食和物資援助,贏得了鄰國的好感和信任。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的農業和商業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百姓生活富足,國家實力也日益增強。而那些曾經對國家虎視眈眈的勢力,因爲君王之前的友好舉動,也放下了敵意,甚至與國家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這個國家在君王的智慧領導下,越來越繁榮昌盛。而君王也深刻地體會到了“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真正含義。他明白,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能只想着索取,而要懂得先給予,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願望。正如《老子》中所說:“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這位君王以其遠見卓識和智慧策略,爲國家和人民帶來了長久的福祉,成爲了歷史上備受讚譽的一位統治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這種智慧。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中,還是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道路上,都要懂得先付出,先給予他人幫助和支持,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爲自己創造更好的發展機會。只有深刻理解並運用“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成語圖片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