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報國
成語拼音
- juān qū bào guó
捐軀報國成語解釋
- 捨棄身軀,報效國家。
典故出處
- 《元史·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爲幸!”
成語典故
- 金章宗時期,元帥高琪推薦王戢任副統軍,鎮守涿鹿關,元太祖成吉思汗率軍南下,在涿鹿激戰三天,終於抓住了王戢。王戢昂然說自己深受金主恩惠,發誓捐軀報國,爲主殉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成吉思汗覺得他是個人才就放了他。
成語造句
- 好男兒應志在四方,當國家有難時,要勇敢地挺身而出,捐軀報國,爲守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英勇之士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林雲的青年。他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國家時常遭受外敵的侵擾。林雲自幼便立下了保家衛國的志向,他勤奮習武,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一天,敵軍再次大規模入侵,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林雲聽聞這個消息後,毫不猶豫地投身到了抵抗敵軍的戰鬥中。他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勇士們一起,組成了一支小小的隊伍,在戰場上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拼殺。
戰鬥異常艱苦,但林雲始終沒有退縮。他憑藉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多次帶領隊伍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然而,敵人的勢力太過強大,他們不斷增兵,林雲他們漸漸陷入了困境。
在一次激戰中,林雲的隊伍被敵軍重重包圍。戰友們紛紛倒下,但林雲依然頑強地戰鬥着。他深知自己可能無法活着走出這片戰場,但他毫不畏懼,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爲國家和人民而戰。
最終,林雲寡不敵衆,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叫做捐軀報國。他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人們爲他的英勇和犧牲而感動落淚。
正如歷史上許多英雄豪傑一樣,林雲爲了國家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他的精神激勵着後人,讓人們明白,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難之時,每一個人都應該挺身而出,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捐軀報國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偉大的精神,一種永恆的價值。這種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成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捐軀報國的精神都將永遠被銘記,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爲了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而努力奮鬥。
捐軀報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