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語解釋

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爲止。

典故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阿斗繼位,他只知享樂,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夕給阿斗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造句

他爲了公司的發展,日夜操勞,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故事

在那戰火紛飛的三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諸葛亮。 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後,便一心輔佐劉備,爲其出謀劃策,建立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臨終前,將太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希望他能繼續輔佐劉禪,維持蜀漢的穩定與發展。 諸葛亮深知責任重大,他夙興夜寐,殫精竭慮地處理國家事務。爲了實現恢復漢室的目標,他多次親自率領大軍北伐中原。在北伐的過程中,他事無鉅細,都親自過問和安排。無論是軍隊的調遣、糧草的籌備,還是戰略的制定,他都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 儘管面臨着諸多困難和挑戰,如兵力不足、糧草匱乏等,但諸葛亮始終沒有放棄。他不斷地鼓舞士氣,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在戰場上,他指揮若定,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謀略一次次戰勝敵人。 然而,長期的勞累和操心讓諸葛亮的身體每況愈下。但他依然堅守崗位,不肯休息。他的屬下們都勸他保重身體,但他總是說:“先帝託孤於我,我怎能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終於,在一次北伐途中,諸葛亮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即使在病榻上,他仍然心繫國家大事,爲後續的軍事行動做出安排。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念念不忘蜀漢的未來和劉禪的安危。 諸葛亮逝世後,蜀漢的將士和百姓們都深感悲痛。他的忠誠和奉獻精神,成爲了後世敬仰的楷模。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事蹟被後人傳頌不衰,他的精神激勵着無數人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奮鬥。正如《三國志》中所記載的那樣,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他的功績和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爲蜀漢的興衰榮辱付出了一切,他的名字成爲了忠誠與奉獻的代名詞,他的故事也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成語更加熠熠生輝。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語圖片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