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拼音

jīquǎnzhī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bùxiāng wǎng lái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成語解釋

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能聽到,可是一輩子也不互相來往。現在形容彼此不瞭解,不互通音訊。

典故出處

《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認爲相鄰的兩個國家彼此可以望見,兩國雞狗的叫聲都可以聽見,各自喫自己的國家豐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風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來。司馬遷認爲這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思想行不通。

成語造句

在那片偏僻的山林中,兩個村落雖然距離不遠,雞犬之聲相聞,但村民們卻幾乎沒有什麼交集,真可謂是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相鄰的村落,一個叫東村,一個叫西村。 東村的人們勤勞善良,他們每日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西村的人們同樣質樸,靠着自己的手藝和勞作維持生計。 一開始,兩個村子的人偶爾也會有一些交流和往來。東村的人會帶着多餘的蔬菜去西村換取一些西村特有的手工製品,西村的人也會到東村請教一些農耕的技巧。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小小的摩擦和誤會逐漸產生。 一次,東村的一位農夫和西村的一位工匠在交易時因爲價格問題產生了爭執,雙方都覺得自己吃了虧,從此心裏便有了隔閡。又有一次,東村的幾個孩子在西村玩耍時不小心打破了西村人家的一個罐子,雖然東村的家長道了歉並賠償了,但西村的那戶人家心裏還是有些不愉快。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慢慢積累起來,使得兩個村子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 漸漸的,東村的人開始覺得西村的人不好打交道,西村的人也認爲東村的人太計較。雙方不再主動往來,甚至路上碰到了也只是裝作沒看見。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兩個村子的人真的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他們各自在自己的村落裏生活,彷彿對方不存在一般。即使東村遭遇了自然災害,糧食歉收,西村的人也沒有伸出援手;而當西村有人患病需要特殊的藥材時,東村的人也沒有給予幫助。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很久,直到有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災難降臨了這片土地。一場兇猛的洪水席捲而來,無論是東村還是西村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東村的房屋被沖垮了許多,人們無家可歸;西村的田地被淹沒,莊稼顆粒無收。 在這艱難的時刻,東村的一位老人站出來說:“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曾經也互相幫助過,如今面臨這樣的大災難,我們更應該攜手共度難關。”西村的一位長者也深有同感,他帶領西村的人們主動向東村伸出了援手。東村的人感動不已,他們也紛紛放下過去的成見,和西村的人一起重建家園。 經過這次災難,兩個村子的人終於明白,彼此孤立只會讓生活更加艱難,只有相互幫助、相互支持,才能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從此,東村和西村又恢復了往日的交流與往來,他們再也不會“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了。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要因爲一些小事情而斷絕往來,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成語圖片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