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識丁
成語拼音
- mù bù shí dīng
目不識丁成語解釋
- 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典故出處
- 《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成語典故
- 唐朝幽州節度使張弘靖的部將韋雍和張宗厚經常在一起喝酒,那時天下太平,邊關沒有戰事,這些將士沒有事做。他們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練武不如練文,你們能拉滿兩石的弓,還不如識一個字”。由於“個”與“丁”接近演變而成。
成語造句
- 他小時候因爲家裏貧困沒機會讀書,以至於長大後目不識丁,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村莊,村子裏有一個年輕人叫李四。李四家境貧寒,父母爲了生計整日忙碌,也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來教導他讀書識字。
李四從小就對讀書學習沒有什麼興趣,每天就只知道在村子裏和小夥伴們玩耍嬉戲。隨着年齡的增長,李四依然沒有改變,他從來沒有主動去學習過文字知識。
有一天,村子裏來了一位官員。這位官員爲了瞭解村民們的情況,便在村子裏召集大家開會。在會上,官員拿出一份文書,想要詢問大家的意見。當官員問到李四的時候,李四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完全不知所措,一臉茫然。他根本不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一個字都不認識。官員見狀,不禁皺起了眉頭,搖了搖頭說:“你竟然連這些字都不認識,真是目不識丁啊!”李四聽了,羞愧得滿臉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件事情之後,李四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不足。他開始反思自己,覺得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了。於是,他下定決心要開始學習識字。
李四四處請教村裏識字的人,從最簡單的字開始學起。他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認字、寫字。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李四終於掌握了一定的文字知識。
後來,李四憑藉着自己的努力,生活也逐漸有了改善。他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也經常用自己“目不識丁”的經歷來告誡村裏的其他年輕人,一定要珍惜學習的機會,努力讀書識字,不要像自己以前那樣無知。
從李四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在很多時候都會陷入困境和尷尬之中。而通過努力學習,是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正如古人所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避免成爲像李四一開始那樣“目不識丁”的人。
目不識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