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牛無全

成語拼音

mù niú wú quán

目牛無全成語解釋

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

典故出處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嫺熟,刀子在牛骨縫裏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誇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宰牛時已經看不到一頭全牛了。

成語造句

他對這項技藝的掌握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能夠目牛無全地處理各種複雜情況。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庖丁的人。他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廚師,尤其擅長解牛。 庖丁最初學習解牛時,看到的只是一頭頭完整的牛。他和普通的廚師一樣,小心翼翼地按照傳統的方法去切割。然而,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鑽研,他對牛的身體結構瞭如指掌,漸漸地,他眼中的牛不再是一個整體,而是各個不同的部位和組織。 有一天,庖丁被邀請到宮廷中爲君王表演解牛技藝。在衆人的注視下,庖丁從容地拿起刀,開始瞭解牛的過程。他的動作猶如舞蹈一般優雅,他的刀在牛的身體上精準地遊走,每一刀下去都恰到好處,不多一分,不少一毫。 只見他輕鬆地將牛的筋骨皮肉一一分離,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沒有絲毫的阻礙和停頓。不一會兒,一頭完整的牛就被分解得井井有條,所有的零部件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君王和大臣們都看得目瞪口呆,對庖丁的技藝讚不絕口。 庖丁解牛完畢後,君王好奇地問他:“你是如何做到如此精湛的技藝的?”庖丁微笑着回答:“臣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思考,已經對牛的身體結構瞭若指掌。臣解牛時,不是用眼去看,而是用心去感受,臣已經達到了目牛無全的境界。” 君王聽後恍然大悟,他明白了只有像庖丁這樣對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遊刃有餘。而庖丁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一個典範。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許多人如同庖丁一樣,通過不斷地努力和鑽研,達到了目牛無全的境界。比如古代的工匠們,他們用心去雕琢每一件作品,使其成爲精美的藝術品;學者們深入研究學問,對知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目牛無全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不斷地積累經驗,深入地去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的領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如同庖丁一樣,將看似複雜困難的事情變得輕鬆自如。在人生的道路上,讓我們以庖丁爲榜樣,努力追求目牛無全的境界,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目牛無全-成語圖片

目牛無全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