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語棄市
成語拼音
- ǒu yǔ qì shì
偶語棄市成語解釋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典故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成語典故
- 秦始皇34年,秦始皇採用丞相李斯的意見,把上書分封的淳于越看成私家學誹謗朝政,下令將《秦紀》以外的史書全部上交焚燬,禁止人們談論《詩經》《尚書》等,如果偶爾有人談論的話,就立即處死並暴屍示衆,製造焚書坑儒的慘案。
成語造句
- 在那個專制的時代,人們需謹言慎行,稍有不慎便可能面臨偶語棄市的危險。
成語故事
- 在秦朝時期,法令嚴苛,百姓生活在緊張與恐懼之中。
有一天,咸陽城裏有兩個普通的百姓,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他們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聊起了生活的不易和對當下一些政策的看法。他們並非有意要反對朝廷,只是發發牢騷,互相傾訴一下心中的苦悶。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正有一雙眼睛在暗中盯着他們。不久後,他們就被官府的人帶走了。原來,有人將他們的談話報告給了官府,官府立刻以“偶語棄市”的罪名逮捕了他們。
在朝堂之上,官員們義正言辭地說:“根據秦律,偶語者當棄市。”張三和李四驚恐萬分,他們極力辯解自己只是普通的交談,並無惡意。但嚴苛的律法並沒有給他們絲毫辯駁的機會。
就這樣,張三和李四被帶到了集市上,在衆目睽睽之下被處以死刑。百姓們看着這一幕,心中充滿了悲哀和恐懼。
“偶語棄市”這一規定,使得人們不敢輕易交談,生怕一不小心就招來殺身之禍。整個社會陷入了一片死寂,人們失去了言論自由,生活在高壓之下。
歷史上,秦朝的這種極端律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統治的穩定,但也引發了民衆的強烈不滿。最終,這種高壓統治成爲了秦朝覆滅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如《史記》中所記載:“天下苦秦久矣。”百姓們渴望的是一個更加寬鬆、自由和公正的社會環境。而“偶語棄市”這樣的規定,無疑是對人性的嚴重壓抑和摧殘。這個成語故事也提醒着後人,要尊重人民的權利和自由,不能過度地依靠嚴苛的律法來治理國家,否則可能會引發不可挽回的後果。
偶語棄市-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