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
成語拼音
- pī xīng dài yuè
披星戴月成語解釋
-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典故出處
-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魯國單父縣令宓子賤坐在公堂彈琴卻能把縣治得很好,而繼任的巫馬期每天披星戴月、事必躬親,十分勞累才把縣治得井井有條,巫馬期向宓子賤請教祕訣。宓子賤說得善於利用能幹的人爲你辦事。
成語造句
- 他爲了完成這個項目,每天早出晚歸,簡直是披星戴月地工作。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昊。李昊生活在一個小村莊裏,他的家境貧寒,但卻有着一顆不甘平凡的心。
爲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李昊決定踏上求學之路。他要去拜訪一位聞名遐邇的學者,向他請教知識和智慧。李昊揹着簡單的行囊,日夜兼程地趕路。一路上,他歷經艱辛,翻山越嶺,餓了就喫些野果,渴了就喝些山泉水。
白天,太陽高懸在天空中,李昊頂着烈日,艱難地前行。他的汗水溼透了衣衫,但他沒有絲毫的退縮。夜晚,明月高懸,繁星點點,李昊依舊在趕路。他藉着月光和星光,辨認着前方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他就這樣披星戴月地走着,不知道走過了多少個日夜。
有一次,李昊在經過一片茂密的森林時,遇到了一場暴風雨。狂風呼嘯,電閃雷鳴,李昊在雨中艱難地前行。他的身上被雨水淋得溼透了,但他依然緊緊地護着自己的行囊,裏面裝着他珍貴的書籍和筆記。
經過漫長的旅程,李昊終於到達了學者的住處。學者被他的執着和努力所感動,欣然地接納了他,並將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李昊如飢似渴地學習着,他不斷地汲取着知識的養分。
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李昊終於學有所成。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村民們解決了許多難題,也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李昊的故事傳遍了整個村莊,人們都對他敬佩不已。他的經歷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激勵着更多的年輕人爲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而“披星戴月”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形容那些爲了實現目標而不辭辛勞、日夜兼程的人們的經典詞彙。正如李昊一樣,他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不畏艱難,披星戴月,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仁人志士爲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也同樣是披星戴月地奮鬥着。他們的故事激勵着我們,讓我們明白只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收穫成功的果實。
披星戴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