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補過

成語拼音

tuì sī bǔ guò

退思補過成語解釋

退思退朝後檢查自己的言行;過過失,錯誤。表示事後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沒有錯誤必須補正的地方。

典故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成語典故

故必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庶幾無愧於夙夜在公之義。★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五

成語造句

他經歷挫折後,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爲,決定以實際行動退思補過,重新贏得大家的信任。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官員。李賢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身的聰慧和不懈的努力,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最終得以入朝爲官。 起初,李賢爲官清正廉潔,一心爲百姓謀福祉,深受民衆的愛戴和朝廷的賞識。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手中的權力逐漸增大,身邊的誘惑也越來越多。 在一次關乎重大水利工程的決策中,李賢受到了一些不法商人的賄賂和蠱惑。他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導致工程質量出現嚴重問題,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使得當地百姓在雨季遭受了洪澇災害,損失慘重。 面對自己犯下的過錯,李賢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懊悔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爲違背了當初爲官的初心,也辜負了百姓和朝廷的信任。 在這個關鍵時刻,李賢沒有選擇逃避責任,而是決定退思補過。他主動向朝廷請罪,詳細陳述了自己的錯誤,並表示願意承擔一切後果。 朝廷鑑於他以往的功績和誠懇的態度,決定給予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李賢回到家中,閉門思過,每日反思自己的行爲和思想。 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因貪污腐敗而身敗名裂的官員,如秦朝的趙高,憑藉權勢指鹿爲馬,最終導致秦朝的滅亡;又想到了漢代的張湯,執法嚴苛卻因貪贓枉法而被處死。這些歷史的教訓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李賢重新振作起來。他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積極參與到水利工程的修復工作中。他親自監督工程進度,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質量標準。 同時,他還大力整頓當地的官場風氣,嚴懲那些貪污受賄的官員,爲百姓營造了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 經過多年的努力,當地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復,百姓的生活重新恢復了安定和繁榮。李賢的改過自新也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認可,他再次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好官。 李賢的故事告訴我們,犯錯並不可怕,關鍵在於能夠及時退思補過,勇於承擔責任,用實際行動來彌補自己的過錯。只有這樣,才能重新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退思補過-成語圖片

退思補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