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有後言
成語拼音
- tuì yǒu hòu yán
退有後言成語解釋
- 當面順從答應,背後進行非議。
典故出處
- 《尚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與人相處時,應該坦誠相待,當面講清楚,而不要在背後退有後言。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官員。
李賢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身的聰慧和勤奮,一步步踏上了仕途。起初,他懷着滿腔的熱忱和抱負,一心想要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隨着官場的風雲變幻,李賢逐漸陷入了複雜的權力爭鬥之中。當時,朝廷中分爲兩派勢力,一派主張改革,一派則堅決反對,力圖維持現狀。李賢身處其中,左右爲難。
在一次重要的朝議上,關於一項關乎民生的重大政策,兩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李賢深知改革的必要性,但又害怕得罪保守派的權貴,影響自己的仕途。最終,在衆人面前,他選擇了沉默,沒有明確表態支持哪一方。
會後,李賢回到家中,心中滿是愧疚和懊悔。他對自己的妻子說:“今日朝堂之上,我本應堅定地支持改革之策,卻因顧慮重重,未能出聲。”妻子勸他道:“事已至此,多想無益。”李賢卻嘆氣道:“我雖在朝堂未發一言,可這退有後言,實在是有愧於自己的良心和職責啊。”
後來,改革派因勢力單薄,未能推行那項良策,百姓的生活依舊困苦。而李賢每當想起此事,都懊悔不已。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李賢這樣退有後言的例子並不少見。古人云:“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一個真正有擔當、有勇氣的人,應當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直言不諱,而不是事後追悔,徒留遺憾。李賢的經歷警示着後人,在面對是非抉擇時,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果斷的行動,切不可退有後言,錯失良機,否則不僅會給自己留下終身的遺憾,也可能會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退有後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