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成語拼音
- sān shí ér lì
三十而立成語解釋
- 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典故出處
- 《論語·爲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後,在蔡國閒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到現在快七十歲沒能推銷出仁政,感慨萬千……宰予立即過來安慰孔子。
成語造句
- 他通過自己多年的努力奮鬥,終於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真正做到了三十而立。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孔丘的年輕人。
孔丘自幼勤奮好學,對知識有着無盡的渴望。他不斷地鑽研經典,四處拜訪名師,力求能夠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時光荏苒,孔丘漸漸長大成人。在他三十歲那年,他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學識和人生經驗。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社會責任。
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禮崩樂壞,人們的道德觀念逐漸淡薄。孔丘看到這種情形,心中深感憂慮。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僅僅滿足於個人的學識增長,而應該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於是,他決定開始自己的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求學之心,他都欣然接納。他教導弟子們要注重品德修養,要懂得仁、義、禮、智、信。
孔丘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獨特而深刻,他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弟子們的人格和品德。他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教育弟子。
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弟子們遍佈各地,成爲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傳承着孔丘的思想和理念,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三十而立的孔丘,以堅定的信念和執着的追求,在教育領域樹立了自己的旗幟。他的思想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那個黑暗的時代。
正如《論語》中所記載的那樣,孔丘的言行和思想影響了無數的後人。他所倡導的道德觀念和人生哲理,成爲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十而立”這個成語,也正是從孔丘的人生經歷中衍生而來。它不僅僅是指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有所成就,更是強調在人生的重要階段,要有堅定的信念、明確的目標和勇於擔當的精神。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人以孔丘爲榜樣,在三十歲這個關鍵的節點上,努力拼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三十而立”的深刻內涵,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着自己的力量。而孔丘的故事,也將永遠被人們銘記和傳頌。
三十而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