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徙成都
成語拼音
- sān xǐ chéng dōu
三徙成都成語解釋
- 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成都邑。形容聖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典故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舜有羶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有十萬家。”
成語典故
- 相傳堯舜禹時期,舜在沒有成爲首領前,一心爲公,受到百姓的愛戴。他第一次搬遷時,跟隨他走的人有一個邑,第二次搬遷時,跟隨他走的人有一個都城那麼多,到第三次搬遷時,足有一個國家那麼多。後來他被堯推舉爲繼承人。
成語造句
- 他爲了尋找更合適的發展環境,像孟母三遷一樣,不斷輾轉,經歷多次搬家,真可謂三徙成都。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時期的一位賢人,以品德高尚而聞名。
柳下惠在魯國曾擔任過官職,但他所處的時代政治混亂,官場黑暗。柳下惠爲人正直,不願意同流合污,經常直言進諫,結果卻遭到了其他官員的排擠和陷害。
無奈之下,柳下惠決定離開魯國。他帶着家人遷徙到了衛國。在衛國,柳下惠本以爲可以過上平靜的生活,但衛國的情況也並不理想。這裏同樣充滿了爭鬥和不公,柳下惠的正直再次讓他陷入困境。
面對這樣的局面,柳下惠不得不再次遷徙,他又帶着家人去到了齊國。然而,齊國也並非他所期望的樂土。儘管他的品德依舊備受讚賞,但複雜的政治環境依然讓他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
就這樣,柳下惠三次遷徙,就如同不斷尋找安身之所的候鳥。他的經歷就如同“三徙成都”這個成語所表達的那樣,雖然歷經波折,卻始終堅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線和信念。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柳下惠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爲了心中的理想和正義不斷努力。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讓我們明白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能輕易放棄,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三徙成都”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成語,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它提醒着我們要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堅守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的誘惑和困難所左右。即使經歷多次的挫折和失敗,也要像柳下惠一樣,勇敢地繼續前行,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正如古人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應該秉持着這種精神,不斷追求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書寫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篇章。
三徙成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