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成語拼音

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成語解釋

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典故出處

《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帶他的學生子路周遊列國宣揚儒家思想,一天子路掉隊,遇到一老農,就問其見到他的老師沒有?老農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子路意識到自己的魯莽就道歉,老農將他領回家。第二天孔子認爲老農是位隱士。

成語造句

一個人如果長期脫離勞動和實踐,就可能變得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難以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諦和世界的本質。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富家子弟名叫子路。子路從小養尊處優,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 隨着子路漸漸長大,他決定出去遊歷一番,增長見識。有一次,子路在途中遇到一位老農正在田間勞作。子路從未接觸過這樣的場景,他好奇地走上前去,與老農攀談起來。 老農看着子路白白淨淨、衣着華貴的樣子,心中便有些不以爲然。子路問老農一些關於農作物和耕種的問題,老農卻只是搖搖頭,嘆氣道:“你這個人啊,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哪裏懂得這些種地的事情。”子路聽了,頓時覺得十分羞愧。 他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對真正的生活和勞動一無所知。他開始反思自己,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於是,子路決定留在老農身邊,向他學習種地的知識和技能。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子路每天跟着老農早出晚歸,親身體驗種地的辛苦。他學會了如何耕地、播種、除草、灌溉,也漸漸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通過這段時間的經歷,子路深刻地認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勞動,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 後來,子路結束了這段經歷,重新踏上旅程。但這次的經歷讓他徹底改變,他不再是那個只知道享受、不懂得付出的富家子弟。他開始關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努力爲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只追求安逸和享受,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勞動和生活技能。“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往往無法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諦。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和努力,才能不斷成長和進步。正如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和知識,才能成爲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成語圖片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