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成語解釋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典故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而無文,行而不遠。’”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要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還需要優美的語言表達。若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難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諸侯紛爭,百家爭鳴,文化思想的交流與傳播極爲重要。 有一位名叫子游的學者,他師從孔子,對文學和禮儀有着深刻的理解。子游在魯國的一個小城邑中講學,吸引了衆多學子前來聆聽。 有一次,子游的一位學生向他請教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言論和思想被更多的人接受並且流傳久遠。子游思索片刻後說道:“言論若沒有文采,就難以傳播得久遠。”這位學生聽後,若有所思。 在當時,各國之間的外交活動頻繁,使者們的言辭往往決定着國家的榮辱和利益。有一個小國的使者前往大國進行談判,他的言辭直白粗俗,毫無修飾,雖然表達了自己國家的意願,卻讓大國的君臣們感到極爲不悅。最終,這次談判以失敗告終,小國也因此遭受了一些損失。 而在另一個場景中,一位智者在各國之間遊歷,傳播自己的治國理念和道德教誨。他的言辭優美,富有韻律,引用了許多經典的事例和典故,讓人聽起來如沐春風,心悅誠服。他的思想和言論很快就在各國之間流傳開來,被人們所傳頌,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子游的這句“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就如同《詩經》,它以其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內涵,傳頌千古。倘若《詩經》只是簡單地記錄事件和情感,而沒有運用巧妙的比喻、排比、誇張等修辭手法,沒有那優美動人的韻律,恐怕也難以成爲經典,流傳至今。 又如諸子百家的著作,無論是老子的《道德經》,還是莊子的《逍遙遊》,亦或是孔子的《論語》,無不是以其獨特的文風、深刻的思想和優美的表達,得以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在當今社會,我們依然要銘記“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道理。無論是寫作、演講還是日常的交流,都應該注重語言的表達和修飾,讓自己的思想能夠以更美好的方式傳遞給他人,這樣才能產生更廣泛、更持久的影響。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成語圖片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