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成語解釋

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典故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成語典故

今人徙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而不知言之無物,又何用文爲乎?★胡適《文學改良芻議》

成語造句

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要有深刻的思想,還要注意語言的表達,如果辭不達意、枯燥乏味,那就很可能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子墨的書生,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然而,他自幼便對知識充滿了渴望,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聰慧,在學業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子墨心懷遠大抱負,立志要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爲百姓謀福祉。他日夜苦讀,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見解。終於,科舉考試的日子來臨,子墨滿懷信心地踏入考場。 考試中,子墨憑藉紮實的功底,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自己的文章。他自認爲觀點獨到,論證有力,滿心期待能夠脫穎而出。然而,當榜單公佈時,他的名字卻並未在列。 子墨滿心困惑,決定去請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學者看過他的文章後,微微搖頭說道:“你的文章內容雖充實,觀點也有可取之處,但行文枯燥,缺乏文采,正所謂‘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子墨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的文章雖然有思想,但表述太過平實,難以引起考官的注意和共鳴。 此後,子墨痛定思痛,開始廣泛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學習其中的修辭手法和優美詞句。他不斷練習寫作,注重錘鍊語言,力求讓自己的文章既有深刻的內涵,又有動人的文采。 經過多年的努力,子墨再次參加科舉考試。這一次,他的文章不僅邏輯嚴密,思想深刻,而且文辭優美,引經據典,恰到好處。考官們讀罷,紛紛讚歎不已,子墨終於金榜題名。 入朝爲官後,子墨牢記自己的初心,他向皇帝進諫時,也總是用生動而富有文采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他的奏摺言辭懇切,文采斐然,總能讓皇帝欣然接受。 子墨的名聲越來越大,他的言論和文章被人們傳頌,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也始終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來告誡身邊的學子和官員,強調言辭表達的重要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在科舉考試中,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應該注重語言的表達和修飾。只有讓我們的言語富有文采,才能更好地傳遞思想,產生更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成語圖片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