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眼捕雀

成語拼音

yǎn yǎn bǔ què

掩眼捕雀成語解釋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騙自己。同掩目捕雀”。

典故出處

《魏書·爾朱榮傳》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鐘。”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明明知道這種方法不可行,還偏要去嘗試,這無異於掩眼捕雀,最終只會一無所獲。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趙括的年輕人。他出生於一個將門之家,自幼便熟讀兵書,對各種兵法策略瞭如指掌,談論起軍事來頭頭是道,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都難不倒他。 然而,趙奢深知自己兒子的問題所在。他曾憂慮地對妻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意思是,戰爭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可趙括卻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爲將也就罷了,要是真用了他,使趙國軍隊失敗的一定就是他。 後來,秦國和趙國在長平交戰。趙國起初派老將廉頗領軍,廉頗深知秦軍強大,採取了堅守不出的策略,試圖拖垮秦軍。秦軍久攻不下,便使用反間計,在趙國散佈謠言,說秦軍只怕趙括爲將。 趙王聽信了謠言,不顧衆人反對,決意用趙括替換廉頗。趙括到了前線,立刻改變廉頗的策略,主動出擊。他自認爲熟讀兵法,胸有成竹,卻完全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戰場形勢和士兵們的真實狀況。 趙括就如同掩眼捕雀一般,盲目自信,以爲憑藉自己從兵書中所學的知識就能輕易取勝。他根本不瞭解戰爭的複雜性和殘酷性,只是憑藉着自己的想象和理論來指揮作戰。 結果,趙括貿然出擊,中了秦軍的埋伏。四十多萬趙軍被秦軍包圍,最終全軍覆沒。趙國也因此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掩眼捕雀,往往是那些自視甚高、輕視實際情況的人的行爲。他們就像趙括一樣,被表面的知識和自信所矇蔽,看不到真實的危險和困難,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不能僅憑理論和想象,否則必將遭受慘痛的失敗。

掩眼捕雀-成語圖片

掩眼捕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