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荊道舊

成語拼音

bān jīng dào jiù

班荊道舊成語解釋

指朋友相遇於途,鋪荊坐地,共敘情懷。後泛指朋友相遇,共敘離情。亦作“班荊道故”。

典故出處

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杜預注:“班,布也。布荊坐地,共議歸楚,事朋友世親。”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的伍參與蔡國的子朝是好朋友,他們的兒子伍舉與聲子也是好朋友。伍舉因爲岳父王子弁犯罪而逃到鄭都城郊外,與聲子相見,他們馬上拔下路邊的荊草鋪在地上相對而坐,互相傾訴衷腸。聲子後終於爲伍舉平反。

成語造句

我們在分別多年後重逢,激動地坐下來班荊道舊,回憶着曾經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和晉國是兩個強大的諸侯國,經常爲了爭奪霸權而發生衝突。 在楚國,有一位名叫伍舉的大臣,他才華出衆,爲人正直。然而,由於宮廷中的權力鬥爭和一些小人的陷害,伍舉被迫逃離楚國,前往鄭國尋求庇護。在鄭國的日子裏,伍舉時刻思念着自己的祖國和親人,心中充滿了憂慮和無奈。 與此同時,在晉國,有一位名叫聲子的大夫。聲子和伍舉是舊相識,兩人曾有過深厚的交情。一次偶然的機會,聲子出使楚國,在途中經過鄭國。在鄭國,聲子意外地遇到了伍舉。兩人久別重逢,心中都充滿了感慨和喜悅。 他們找了一處安靜的地方,鋪上荊條,相對而坐,開始暢談起來。他們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談論着各自的經歷和遭遇。伍舉向聲子傾訴了自己在楚國所遭受的不公和迫害,聲子則對伍舉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憤慨。 聲子鼓勵伍舉不要放棄希望,他決定回到晉國後,想辦法幫助伍舉恢復名譽和地位。聲子對伍舉說:“我們是多年的老友,我一定會盡我所能爲你爭取公正。”伍舉感激涕零,他緊緊握住聲子的手,說道:“有你這樣的朋友,我深感欣慰。” 聲子回到晉國後,積極爲伍舉奔走遊說。他向晉國的國君和大臣們講述了伍舉的才華和品德,以及他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在聲子的努力下,晉國的國君和大臣們對伍舉的情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和同情。 最終,在聲子的幫助下,伍舉得以回到楚國。楚國的國君重新啓用了伍舉,讓他擔任重要的官職。伍舉感激聲子的幫助和支持,他發誓要爲楚國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伍舉和聲子“班荊道舊”的故事,成爲了一段佳話。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朋友久別重逢,共話舊情。它體現了真摯的友情在困難時刻的重要性,也讓人們感受到了友情的溫暖和力量。正如古人所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真正的友情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在彼此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和幫助。在人生的道路上,有這樣一位知心朋友,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班荊道舊-成語圖片

班荊道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