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荊道故
成語拼音
- bān jīng dào gù
班荊道故成語解釋
- 班:鋪開;道:敘說。用荊鋪在地上坐在上面談說過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來談談別後的情況。
典故出處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楚國的伍參與蔡國的子朝是好朋友,他們的兒子伍舉與聲子也是好朋友。伍舉因爲岳父王子弁犯罪而逃到鄭都城郊外,與聲子相見,他們馬上拔下路邊的荊草鋪在地上相對而坐,互相傾訴衷腸。聲子後終於爲伍舉平反。
成語造句
- 朋友久別重逢,他們席地而坐,開始班荊道故,回憶起曾經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楚國和晉國是兩個強大的諸侯國。在楚國,有一位名叫伍舉的大臣,他才華出衆,爲人正直。然而,由於宮廷中的權力鬥爭和一些複雜的政治局勢,伍舉遭受到了陷害和排擠,不得不逃離楚國。
伍舉歷經艱辛,輾轉來到了鄭國。在鄭國,他過着流亡的生活,心中充滿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迷茫。有一天,伍舉在鄭國的郊外遇到了另一位流亡在外的楚人,他叫聲子。兩人相見,頓時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他們找了一處平坦的草地,坐下來交談。伍舉向聲子傾訴了自己在楚國的遭遇和心中的痛苦。聲子則靜靜地傾聽着,不時地給予安慰和鼓勵。在交談中,他們回憶起了在楚國的往事,那些曾經一起度過的時光。
他們就像久別重逢的老友,盡情地分享着彼此的經歷和感受。不知不覺中,夜幕降臨,繁星點點。伍舉和聲子仍然沉浸在交談中,彷彿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後來,聲子回到了楚國。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說服了楚國的國君,爲伍舉洗刷了冤屈。伍舉終於得以重返楚國,繼續爲國家效力。
“班荊道故”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它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話舊情。就如同伍舉和聲子一樣,在人生的旅途中,即使遭遇了挫折和困難,朋友之間的情誼依然能夠給予彼此溫暖和力量。正如《論語》中所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在困境中能夠相互扶持,在歡樂時能夠共同分享。這個成語也提醒着我們,要珍惜與朋友之間的情誼,無論時光如何流轉,無論身處何地,都不要忘記那些曾經一起走過的日子。
班荊道故-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