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壺敲缺

成語拼音

tuò hú qiāo quē

唾壺敲缺成語解釋

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同“唾壺擊缺”。

典故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成語典故

晉朝時期,大將軍王敦憂國憂民,面對當前的局勢總是十分感慨。每次喝完酒後總是吟詠曹操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吟詠一邊用如意敲打唾壺,壺口都給敲破了。

成語造句

他因爲心中憤懣,不停地用手擊打桌子,彷彿要把桌子當成唾壺敲缺一般。

成語故事

在西晉時期,有一位名叫王敦的人物。王敦出身於世家大族,他權勢頗盛,卻也有着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經歷。 王敦年輕時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野心。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政治局勢複雜多變。王敦憑藉着自己的智謀和勇氣,在仕途上逐漸嶄露頭角。 隨着時間的推移,王敦的地位不斷攀升,然而,他的內心卻始終有着一種難以排解的鬱悶和豪情。他常常在深夜獨自飲酒,思考着自己的抱負和命運。 有一次,王敦在酒後情緒激動,拿起身邊的唾壺,一邊慷慨激昂地抒發着自己內心的情感,一邊用力地敲打着唾壺。他心中的憤懣、不甘以及對未來的期許,都在這一次次的敲擊中宣泄出來。隨着他情緒的愈發高漲,那唾壺竟被他敲得殘缺不全。 王敦的這種行爲,逐漸被人們所知,“唾壺敲缺”這個成語也就由此而來。它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在情緒激動時,通過某種激烈的方式來發泄內心強烈情感的情景。 王敦的一生充滿了波折和爭議。他既有過輝煌的成就,也犯下了不少過錯。但“唾壺敲缺”這個成語卻流傳了下來,成爲了後人形容人們情緒激昂、盡情宣泄時的生動寫照。它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在面對人生起伏和情感波瀾時的一種獨特表達方式,也讓我們對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內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王敦的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感起伏和宣泄方式,而這些正是構成我們豐富多彩人生的一部分。同時,我們也應該以史爲鑑,在追求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時,保持理智和冷靜,避免重蹈古人的覆轍。

唾壺敲缺-成語圖片

唾壺敲缺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