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
成語拼音
- tí xiào jiē fēi
啼笑皆非成語解釋
- 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纔好。形容處境尷尬或既令人難受又令人發笑的行爲。
典故出處
- 沙汀《煩惱》:“劉久發啼笑皆非地站起來了。”
成語典故
- 南朝陳將要滅亡,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不能相保,就將銅鏡一分爲二,雙方各執一半分離,相約於正月十五日當街賣破鏡來取得聯繫。陳亡,妻沒入楊素家。到期徐德言輾轉至長安,找到賣破鏡的僕人,在楊素面前樂昌公主作詩“笑啼俱不敢,方驗做人難”。
成語造句
- 他做的這件事讓人感覺十分荒唐,結果真是啼笑皆非。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小鎮,名叫清平鎮。鎮裏有一個年輕人叫李明,他生性機靈,但有時候也過於調皮搗蛋。
有一天,李明看到鎮上來了一個賣藝的班子,表演十分精彩,圍觀的人都陣陣喝彩。李明心中突然涌起一個想法,他想要模仿這些藝人來逗大家開心。於是,他偷偷地拿了一些道具,在鎮中心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學着藝人的樣子翻跟頭、做鬼臉,起初大家都覺得很有趣,紛紛圍攏過來觀看。可是李明玩得越來越過火,他開始故意捉弄一些路人。有一位老先生正安靜地走着,李明突然跳出來嚇他一跳,老先生被嚇得不輕。還有一位婦女挑着擔子經過,李明故意把擔子弄歪,東西散落一地。
人們對李明的行爲漸漸感到不滿,但李明卻不以爲意,覺得大家反應過度。就這樣,他的行爲越來越離譜。
一天,鎮上來了一位重要的官員視察。李明竟然在這個時候衝出來,在官員面前做出各種滑稽的動作,想要逗官員笑。然而,官員並沒有覺得好笑,反而十分生氣,認爲李明的行爲擾亂了秩序,有損小鎮的形象。
官員當即下令讓人把李明抓起來,要好好教訓他一番。李明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後悔不已。
這件事情過後,李明反思了自己的行爲。他明白了自己的調皮搗蛋有時候會給別人帶來麻煩和困擾,不能只爲了自己的一時快樂而不顧他人的感受。
從那以後,李明開始改變自己,他不再做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而是努力去幫助別人,用正確的方式給大家帶來歡樂。他的轉變讓大家都對他刮目相看,清平鎮也重新恢復了往日的和諧與寧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有分寸,不能過於隨心所欲,否則可能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用恰當的方式與人相處,避免做出那些讓人啼笑皆非又引人反感的行爲。就如同《論語》中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社會中更好地立足,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啼笑皆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