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窮匕見

成語拼音

tú qióng bǐ xiàn

圖窮匕見成語解釋

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典故出處

《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成語典故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後,又向燕國進軍。爲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轉局勢。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爲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爲他準備了兩樣秦王急於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願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這兩樣東西分別放在匣子裏。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圖的最裏面。此外,還爲荊軻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陽。臨行時,太子丹等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  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咸陽宮內隆重接見。荊軻捧着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陽捧着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後面。  秦舞陽在上臺階時,緊張得雙手顫抖,臉色變白。荊軻趕緊作了解釋,並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舞陽手裏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着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但是,荊軻並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劍自衛,卻又一時拔不出來。於是兩人繞着柱子轉。衛兵因沒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袋抽打荊軻,並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後,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兵殺死。

成語造句

在這場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他一直隱藏着自己的真實目的,直到最後關鍵時刻才圖窮匕見,讓對手措手不及。

成語故事

在戰國末年,秦國勢力日益強大,一心想要吞併其他六國。燕國太子丹深感亡國的危機臨近,於是決定派勇士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以挽救燕國的命運。 荊軻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壯士,他接受了太子丹的重託,開始籌備這次艱險的行動。爲了能夠接近秦王,荊軻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計策。他帶着燕國的地圖和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首級,以向秦王進獻寶物爲由,踏上了前往秦國的征程。 太子丹和其他燕國臣民都對荊軻寄予了厚望,在易水邊爲他送行。荊軻深知此去九死一生,但爲了國家和人民,他義無反顧。 荊軻來到秦國後,憑藉着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地圖,順利地獲得了秦王的召見。在秦王的宮殿中,荊軻恭敬地捧着地圖,一步一步走向秦王。隨着地圖的緩緩展開,秦王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過去。 當地圖即將完全展開時,藏在其中的匕首終於暴露了出來,這便是“圖窮匕見”的時刻。荊軻迅速抓起匕首,向秦王刺去。然而,秦王畢竟也是身經百戰之人,他敏捷地躲避開來,並與荊軻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 在這危急關頭,秦王的大臣們紛紛驚慌失措。但最終,秦王在衆人的幫助下,成功地拔出佩劍,將荊軻斬殺。荊軻的刺殺行動雖然失敗了,但他的英勇事蹟卻被後世傳頌不衰。 據《戰國策·燕策三》記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這次事件成爲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幕,“圖窮匕見”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用來形容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完全暴露出來。荊軻的行爲展現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與擔當,儘管他未能完成刺殺秦王的任務,但他的精神激勵着無數後人在面對困境和危險時,勇敢地挺身而出,爲了正義和理想而奮鬥。而這一成語也提醒着人們,在複雜的局勢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善於發現隱藏在背後的真相和危險。

圖窮匕見-成語圖片

圖窮匕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