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鼎覆餸

成語拼音

zhé dǐng fù sù

折鼎覆餸成語解釋

?鉑鼎內食物。比喻力不能勝任,必至敗事。

典故出處

《南史·張弘策傳》祏怯而無斷,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餸,跂踵可待。”

成語典故

今也抑意陳書,引年求退,懼折鼎覆餸之患,避牝雞司晨之譏。★元·耶律楚材《答楊行者書》

成語造句

戰爭過後,原本繁華的城市變得破敗不堪,猶如折鼎覆餸,讓人不禁心生悲涼。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諸侯國,其國君昏庸無能,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國內的大臣們分爲了幾個派系,爲了爭奪權力,相互傾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當時,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名叫李義。他多次向國君進諫,希望國君能夠振作起來,整頓朝綱,關注民生。然而,國君卻對他的忠言充耳不聞,反而更加信任那些阿諛奉承的奸臣。 奸臣們見李義如此正直,擔心他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於是紛紛在國君面前誣陷李義,說他心懷不軌,妄圖篡權。國君在奸臣們的蠱惑下,逐漸對李義產生了猜忌。 終於有一天,國君下令將李義革職,並將他打入大牢。李義在牢中悲憤交加,他深知自己一心爲國,卻落得如此下場。 而此時,諸侯國的局勢愈發混亂。外敵看到這個國家內部紛爭不斷,國力衰弱,便趁機發兵入侵。由於國君長期的昏庸統治,軍隊士氣低落,將領們也無心作戰,結果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百姓們流離失所,怨聲載道。曾經繁榮昌盛的諸侯國如今變得滿目瘡痍,就如同折鼎覆餸一般,國家的根基動搖,政權岌岌可危。 終於,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國君所在的城池被敵軍攻破。國君這才如夢初醒,懊悔不已,但爲時已晚。他在混亂中被殺,這個諸侯國也隨之滅亡。 李義雖然最終被從牢中放出,但面對國家的覆滅,他也只能黯然神傷。他感慨地說:“國君若能早些醒悟,聽進忠言,何至於讓國家折鼎覆餸,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若不能賢明治國,聽信讒言,最終必將導致國家的衰敗和滅亡,猶如鼎折餸覆,不可收拾。

折鼎覆餸-成語圖片

折鼎覆餸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