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多務得

成語拼音

tān duō wù dé

貪多務得成語解釋

貪:求多;務:務必。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後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並務求取得。

典故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成語典故

唐朝散文家韓愈24歲中進士到京城長安做官,他在官場不得志,45歲時被貶回長安任國子監博士。他給學生講課旁徵博引,出口成章,很有歡迎。他在《進學解》中強調:“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對待學業不能貪多務得。

成語造句

學習知識要循序漸進,切不可貪多務得,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無法真正掌握知識。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子張的人。子張一心追求博學多識,渴望在各個領域都能有所建樹。 子張勤奮好學,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不論是儒家經典、歷史典籍,還是兵法謀略、天文地理,他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子張漸漸陷入了一種困境。 他發現自己雖然懂得很多,但卻都只是一知半解,沒有一樣能夠真正精通。他開始變得焦慮不安,越發急切地想要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有一天,子張的老師孔子察覺到了他的變化,便找他談話。孔子對子張說:“子張啊,你追求知識的熱情固然可嘉,但你不能貪多務得啊。就像我們種地,不能一下子撒下太多的種子,那樣反而不會有好的收成。學習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注重質量,而不是單純追求數量。” 子張聽了老師的話,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自己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確實有些過於急切和盲目了。於是,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他不再一味地貪多,而是選擇一些自己真正感興趣和有潛力的領域,深入鑽研下去。他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實踐,力求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子張的學問有了顯著的提高。他不再是那個只知道貪多務得的人,而是成爲了一個能夠在某些領域有深入見解和成就的學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貪多務得。如果過於貪婪地追求數量,往往會適得其反,導致我們無法真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東西。我們應該像子張一樣,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爲,調整策略,注重質量和深度,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就。正如《禮記》中所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只有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才能將知識轉化爲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貪多務得,最終可能會讓我們迷失在無盡的知識海洋中,而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

貪多務得-成語圖片

貪多務得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