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戟得矛

成語拼音

wáng jǐ dé máo

亡戟得矛成語解釋

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或有失有得。

典故出處

《呂氏春秋·離俗》:“亡戟得矛,可以歸乎?”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打仗,一個小卒在混戰中把戟丟了,但撿到一隻矛。後退時問路人怎麼辦?路人說同樣是兵器,回去沒問題。他又問高唐大夫怎麼辦,高唐大夫說應該回去撿回來,他們兩人重返戰場,爲尋找戟而英勇戰死。

成語造句

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他雖然失去了一些小機會,卻意外獲得了更大的收穫,真可謂亡戟得矛。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春秋時期的齊國和晉國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 齊國的一名將領率軍衝鋒陷陣,奮勇殺敵。在混戰之中,他不小心丟失了自己手中的長戟。然而,命運總是充滿了戲劇性,他在尋找武器的過程中,竟然意外地撿到了一支晉軍遺落的長矛。 這名將領並沒有因爲失去自己的武器而氣餒,反而迅速適應了這新得到的長矛,繼續在戰場上拼搏。他揮舞着長矛,如入無人之境,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戰鬥技巧。 在他的帶領下,齊軍士兵們個個士氣高昂,與晉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儘管戰爭十分慘烈,但齊軍始終保持着頑強的鬥志。 這場戰爭最終以齊國的勝利而告終。而那位亡戟得矛的將領,也成爲了衆人稱讚的英雄。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齊國軍隊中的一段佳話。 後來,人們就用“亡戟得矛”這個成語來形容有得有失,或得失相當。就如同《呂氏春秋·離俗》中所說:“齊晉相與戰,平阿之餘子,亡戟得矛,卻而去,不自快,謂路之人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亡兵得兵,何爲不可以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得失,關鍵是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像那位將領一樣,即使失去了自己熟悉的武器,也能迅速利用新得到的資源,發揮出自己的能力,爲最終的勝利做出貢獻。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得失並非絕對,有時候看似失去了,卻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重要的是要有面對困難和變化的勇氣和智慧。

亡戟得矛-成語圖片

亡戟得矛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