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

成語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亡羊補牢成語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典故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成語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爲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爲“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成語造句

他直到事情變得很糟糕才意識到問題,雖然有點晚,但現在開始採取措施也算是亡羊補牢。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寧靜的小村莊,村子裏有一個勤勞的農夫,他養了一羣羊。每天,他都會帶着羊羣去附近的山坡上喫草,日子過得簡單而平靜。 有一天,農夫像往常一樣去放羊,將羊羣趕到了山坡上後,自己便在一旁打起了盹。等他醒來的時候,卻驚恐地發現少了幾隻羊。他連忙四處尋找,這才發現羊圈的籬笆有一處出現了一個大破洞,原來是有狼從這個破洞鑽進了羊圈,把羊給叼走了。農夫非常懊悔自己沒有及時修補這個破洞,導致了這樣的損失。 然而,農夫並沒有立刻去修補羊圈,他想着反正已經丟了羊,現在修補也無濟於事了。他的鄰居看到這個情況後,好心地提醒他:“你應該儘快把羊圈修好啊,不然還會有狼再來叼走羊的。”農夫卻不以爲然地說:“已經丟了的羊,再怎麼修補也回不來了,不用那麼着急。” 就這樣,過了幾天,又有狼從那個破洞鑽進了羊圈,這次又叼走了幾隻羊。農夫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想起了鄰居的話,後悔不已。於是,他趕緊找來工具,認真地修補好了羊圈的破洞,還將整個羊圈都加固了一番。 從那以後,狼再也沒有能夠鑽進羊圈叼走羊了。農夫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即使已經遭受了一些損失,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應該及時採取措施去補救,就像《戰國策》中所說:“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如果當初他在第一次丟羊後就立刻修補羊圈,就不會有後面更大的損失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犯錯誤或者遇到問題,但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亡羊補牢的精神,及時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採取行動去改正,避免問題進一步擴大。不要因爲已經犯了錯或者遭受了損失就自暴自棄,而是要積極地去彌補,這樣我們才能避免更大的災難,讓事情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只要我們能夠及時醒悟,就一定能夠挽回一些損失,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亡羊補牢-成語圖片

亡羊補牢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