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爲五斗米折腰

成語拼音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不爲五斗米折腰成語解釋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爲人清高,有骨氣,不爲利祿所動。

典故出處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成語典故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爲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着密切的關係。  公元405年秋,他爲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爲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成語造句

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絕不會爲了一點利益就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可謂是真正做到了不爲五斗米折腰。

成語故事

在東晉時期,有一位名叫陶淵明的人。他才華橫溢,心懷高遠之志。 陶淵明早年曾多次爲官,但他對當時官場的黑暗和虛僞深感不滿。一次,他被任命爲彭澤縣令。到任後不久,有一天,郡裏派了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視察。陶淵明一向蔑視權貴,對這種官場的繁文縟節很是厭煩。 那督郵是個粗俗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館驛,就差人叫陶淵明來拜見他。陶淵明本來就不情願去,一聽這話更是心生牴觸。他的下屬提醒他說:“大人,您應該穿戴整齊去拜見督郵,不然督郵可能會藉機刁難您。”陶淵明聽後,長嘆一聲,說道:“我豈能爲了這五斗米的俸祿,就去向那種人卑躬屈膝,喪失自己的氣節和尊嚴!”說罷,他毅然決然地摘下官帽,辭去官職,離開了彭澤縣。 從此,陶淵明歸隱田園,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他雖然生活貧苦,但卻自由自在,心境豁達。他在田園中寫詩作文,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鄉村風光和寧靜的生活畫面。 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的事蹟,被後世傳爲佳話。他的這種高潔品質和對自由的追求,成爲了許多人敬仰的榜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文人墨客也如陶淵明一般,不爲權貴折腰,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如唐朝的李白,他豪放不羈,曾讓楊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不願在權貴面前低頭。還有明代的海瑞,他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進諫,不懼權貴的威脅。這些人都和陶淵明一樣,有着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境和誘惑時,要保持自己的尊嚴和骨氣,不隨波逐流,不爲世俗所左右。 不爲五斗米折腰,這句成語不僅僅是對陶淵明個人行爲的概括,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它提醒着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壓力,都要堅守自己內心的底線和原則,不輕易向外界妥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本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爲五斗米折腰-成語圖片

不爲五斗米折腰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