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視成敗
成語拼音
- zuò shì chéng bài
坐視成敗成語解釋
- 對別人的成功或失敗採取旁觀態度。
典故出處
- 《晉書·王敦傳》臣備位宰輔,與國存亡……豈忍坐視成敗,以虧聖美。”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困難的局面,他選擇積極應對,而不是坐視成敗,這種態度令人欽佩。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風雲變幻的故事。
那是在戰國末年,七雄爭霸,天下局勢動盪不安。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日益強盛,對其他六國虎視眈眈。而在這六國之中,趙國與秦國的對抗最爲激烈。
當時趙國名將李牧,屢次擊退秦軍的進攻,讓秦國一時難以得逞。然而,秦國深知,要想攻破趙國,不能只依靠武力強攻,於是便使用了反間之計。
趙王身邊的一些佞臣,被秦國的重金收買,他們不斷在趙王面前誣陷李牧,說他擁兵自重,有謀反之心。趙王本就生性多疑,在這些讒言的蠱惑下,竟然決定撤換李牧。
李牧深知此時臨陣換將,對趙國極爲不利,他據理力爭,希望趙王能明辨是非。但趙王心意已決,堅決解除了李牧的兵權。
李牧被罷黜後,趙國再無良將能夠抵禦秦軍。秦軍趁機大舉進攻,趙國的局勢瞬間變得岌岌可危。
其他五國看到趙國陷入如此困境,卻大多選擇了坐視成敗。他們或是害怕得罪強大的秦國,或是想着趁火打劫,獲取一些利益。
齊國與秦國交好,認爲秦國的強大無可阻擋,與其相助趙國對抗秦國,不如保持中立,以保自身平安。楚國則因爲內部的政治鬥爭和權力紛爭,無暇顧及趙國的安危。魏國和韓國自身弱小,擔心援助趙國會引火燒身,所以也選擇了觀望。燕國雖然與趙國相鄰,但兩國之間素有嫌隙,燕國也不願伸出援手。
就這樣,趙國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最終被秦國所滅。而其他五國,在趙國滅亡之後,也相繼被秦國各個擊破。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面對共同的威脅時,那些選擇坐視成敗的國家,最終都無法逃脫被滅亡的命運。如果五國能夠摒棄前嫌,團結一致,共同抵禦秦國的侵略,或許歷史將會改寫。但他們的短視和自私,讓他們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能只考慮自身的利益,而應該團結協作,共同應對,否則只能坐以待斃,被歷史的洪流所淘汰。
坐視成敗-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