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儉讓

成語拼音

wēn liáng jiǎn ràng

溫良儉讓成語解釋

溫:溫和;良:善良;儉:節制;讓:忍讓。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泛指態度謙恭,舉止文雅

典故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爲什麼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衆不同的品德。

成語造句

他爲人處世總是能夠做到溫良儉讓,因而深受大家的喜愛和尊重。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魯國,魯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學者,他叫孔丘。 孔丘自幼勤奮好學,對知識有着無盡的渴望。他致力於對道德、禮儀和學問的研究,一心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隨着年齡的增長,孔丘的學識日益淵博,他的品德也備受人們推崇。他對待他人總是溫和善良,無論對方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他都能以同樣的尊重和善意相待。在與人交往中,他從不爭強好勝,而是秉持着謙讓的態度。 有一次,孔丘與一羣人一同參加一個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大家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產生了分歧,衆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場面漸漸變得有些激烈。然而,孔丘卻始終靜靜地站在一旁,認真傾聽着每個人的觀點,臉上帶着溫和的笑容。當有人詢問他的意見時,他也是用謙遜的語氣表達自己的看法,並且充分尊重其他人的觀點,從不會強行將自己的想法加諸於人。 在生活中,孔丘對於物質的需求也極爲儉樸。他不追求奢華的生活,而是滿足於簡單的衣食住行。他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對學問和道德的追求上。 孔丘的這種溫良儉讓的品質,不僅贏得了衆多弟子的敬仰和追隨,也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的弟子們紛紛效仿他的品德和行爲,將他的理念傳承和發揚下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孔丘的思想和品德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他所倡導的溫良儉讓,成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後世,人們每每提及孔丘,無不讚嘆他的偉大和高尚。他的故事也成爲了人們傳頌的佳話,激勵着人們在爲人處世中保持善良、謙遜和節儉,共同爲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正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丘的言行舉止,充分展現了他溫良儉讓的精神風貌。這種精神不僅在古代有着深遠的意義,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極高的價值。它提醒着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善良、謙遜和節儉這些美好的品質永遠不會過時,它們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類進步的重要基石。

溫良儉讓-成語圖片

溫良儉讓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