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

成語拼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溫良恭儉成語解釋

溫:溫和;良:善良;恭:恭敬;儉:節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泛指態度謙恭,舉止文雅

典故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爲什麼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衆不同的品德。

成語造句

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平日裏的行爲舉止盡顯溫良恭儉。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叫魯國。在魯國,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學者叫南宮适。 南宮适爲人謙遜好學,他對道德和禮儀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他平日裏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的品質。 有一次,南宮适與魯國的國君魯哀公交談。魯哀公問他:“在這個世上,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賢德之人呢?”南宮适沉思片刻後回答道:“像舜和禹這樣的人,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依然能夠保持溫和善良的品性,對臣民恭敬有加,生活上也十分節儉,不鋪張浪費,他們纔是真正的賢德之人啊。”魯哀公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又有一回,南宮适看到一些貴族們生活奢靡,肆意揮霍錢財,他不禁感嘆道:“這些人只知道追求物質的享受,卻忘記了道德的重要性。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像古代的聖人一樣,注重內在的修養,保持溫良恭儉的品性。” 南宮适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地踐行着這些品德,還經常教導身邊的人要以溫良恭儉爲準則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在他的影響下,魯國的許多人都開始注重自身品德的提升,社會風氣也爲之一變。 隨着時間的推移,南宮适的名聲越來越大,其他諸侯國的人也都聽聞了他的賢德之名。孔子對南宮适也十分讚賞,認爲他是一個難得的君子。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南宮适這樣秉持溫良恭儉品質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詮釋着這些美好的品德,爲後人樹立了榜樣。如周公,他輔佐周武王平定天下後,依然兢兢業業,對君主恭敬,對百姓仁愛,生活簡樸。這些人都成爲了人們敬仰和學習的楷模。 溫良恭儉不僅僅是個人品德的體現,更是一個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基礎。當每個人都能擁有這些品質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更加融洽,社會也會更加美好。我們應當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培養自己的溫良恭儉之德,爲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以古人的事蹟爲鏡,不斷提升自己,成爲一個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

溫良恭儉-成語圖片

溫良恭儉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