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羹
成語拼音
- bì mén gēng
閉門羹成語解釋
- 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喫閉門羹。
典故出處
-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成語典故
- 古代宣城妓女史風長盜標緻風流,能歌善舞,十分聞名,那些浪蕩公子和好色之徒紛紛登門拜訪,把妓院經常圍得水泄不通。史風把他們分成不同的等級,上等的客人來,她下樓接待,還做羹款待,下等客人來她不願同他們見面,關起門來讓他喫羹。
成語造句
- 他滿心歡喜地去拜訪那位名人,沒想到卻吃了閉門羹,只能悻悻而歸。
成語故事
- 在唐朝時期,宣城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名叫史夙。她聰慧過人,又生得花容月貌,在當地頗有名氣。
史夙的家宅門口總是熱鬧非凡,許多男子聽聞她的美名後,紛紛前來拜訪,試圖贏得她的芳心。然而,史夙對這些追求者有着自己的標準和要求,她並不想輕易將自己的感情託付給那些徒有其表或沒有真才實學的人。
有一天,又有一位富家公子前來拜訪史夙。這位公子自恃家中有錢,態度十分傲慢。他帶着豐厚的禮物,大搖大擺地來到史夙家門口,讓僕人傳話,要求見史夙一面。史夙聽到僕人的稟報後,心中十分不悅,她覺得這位公子過於浮誇和庸俗。於是,她讓僕人端出一碗羹湯,讓公子喝下。公子滿心歡喜地接過羹湯,以爲這是史夙對他的特殊關照,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然而,這碗羹湯的味道卻極其怪異,又酸又澀,讓公子差點吐了出來。
僕人見狀,便冷冷地對公子說:“我家小姐說了,這就是給你的閉門羹,她對你沒有興趣,請你以後不要再來打擾她了。”公子聽後,又羞又惱,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
從此以後,“閉門羹”這個詞就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人們在拜訪他人時,被拒絕或遭遇冷遇的情況。
正如《晉書·石勒載記》中所記載的石勒求見王衍被拒一事,王衍的閉門不見也猶如給石勒送上了一碗閉門羹。這也反映出在人際交往中,並非所有的請求都會得到應允,有時候拒絕也是一種態度。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許多有識之士在面對不合適的追求者或無理的要求時,都會果斷地採取類似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立場。這種拒絕不僅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一種提醒,讓他們明白不能隨意打擾他人的生活或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
而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在生活中也可能會遇到被他人給予閉門羹的情況。當我們遭遇這種冷遇時,不應氣餒或怨恨,而應反思自己的行爲和要求是否合理。同時,我們在對待他人的請求時,也要謹慎考慮,不能輕易地給予他人閉門羹,而應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決定。
總之,“閉門羹”這個成語背後蘊含着深刻的人際交往道理,它提醒我們要在尊重他人和堅守自己原則之間找到平衡,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健康。
閉門羹-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