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師
成語拼音
- yī zì shī
一字師成語解釋
-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爲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典故出處
- 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爲“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成語典故
- 元朝時期,薩天錫送濬天淵入朝,有“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之句,很多人都誇好,只有山東一個老叟認爲應將“聞”改爲“看”,薩天錫問爲什麼要這樣改,老叟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薩天錫俯首拜他爲“一字師”。
成語造句
- 他的細心指導讓我恍然大悟,可謂是我的一字師,讓我的文章有了質的提升。
成語故事
- 在唐朝末年,有一個名叫齊己的和尚。他自幼聰慧好學,尤其熱愛詩歌創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積累,他的詩作在當地已小有名氣。
有一次,下了一場大雪,齊己看到那銀裝素裹的世界,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一首《早梅》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齊己對自己的這首詩非常滿意,於是便興致勃勃地拿着它去請教他的好友鄭谷。
鄭谷認真地讀完這首詩後,沉思片刻,對齊己說:“這首詩意境不錯,不過,我覺得‘昨夜一枝開’中的‘一枝’似乎不太準確,如果改成‘數枝’,會不會更能體現出早梅凌寒獨開並非一枝獨秀的景象呢?”齊己聽後,仔細一想,恍然大悟,他立刻拍案叫絕,對鄭谷的建議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真誠地對鄭谷說:“您真是我的一字師啊!”從此,齊己更加刻苦鑽研詩歌創作,他的詩藝也日益精進。
“一字師”的故事在當時流傳開來,人們對齊己的謙遜好學和鄭谷的高明見解都讚歎不已。這也讓我們明白,在追求知識和藝術的道路上,哪怕是一個字的改動,都可能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正如《禮記·學記》中所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齊己正是因爲有了鄭谷這樣的良師益友,能夠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纔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齊己這樣因爲他人的一點指點而受益匪淺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孔子曾向老子請教,從老子那裏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思想和智慧。這種不恥下問、求知若渴的精神,正是推動人類不斷進步的動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齊己的謙遜和好學,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人的意見和建議。也許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讓我們茅塞頓開,如同齊己遇到他的“一字師”鄭谷一樣。同時,我們也要像鄭谷一樣,當我們有能力幫助他人時,要毫不吝嗇地分享自己的知識和見解,爲他人的成長和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總之,“一字師”的故事不僅是一個關於詩歌創作的佳話,更是一個關於謙遜、好學、進取的生動寫照。它激勵着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不斷提升自己,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學習新的知識和觀念。
一字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