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法三章
成語拼音
- yuē fǎ sān zhāng
約法三章成語解釋
- 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典故出處
- 《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漢書·刑法志》:“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
成語典故
- 出處《史記 高祖本紀》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裏,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霸上。爲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衆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現在我和衆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接着,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成語造句
- 劉邦進入咸陽後,爲了穩定局面,與百姓約法三章,贏得了民心。
成語故事
- 在秦朝末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各地紛紛爆發起義。其中,劉邦率領的一支起義軍逐漸嶄露頭角。
劉邦的軍隊一路打進了關中,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便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入咸陽城後,面對秦宮的奢華和無數財寶,他的部將們都蠢蠢欲動,想要大肆搶掠一番。然而,劉邦卻保持着清醒的頭腦。
劉邦深知,如果任由士兵們搶掠,必然會失去民心。於是,他召集衆人,鄭重地宣佈了幾條規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除此之外,廢除秦朝的嚴苛律法,其他的一概既往不咎。這便是著名的“約法三章”。
百姓們聽聞劉邦的這幾條規定後,無不拍手稱讚。他們原本對起義軍心懷恐懼,擔心會遭到掠奪和侵害,但劉邦的“約法三章”讓他們打消了顧慮。與秦朝的嚴刑峻法相比,劉邦的做法無疑讓百姓們看到了希望。
從歷史記載來看,《史記·高祖本紀》中明確記載了劉邦的這一舉措:“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隨着時間的推移,劉邦“約法三章”的舉動傳遍了整個關中地區,他也因此贏得了百姓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百姓們紛紛送來牛羊酒食犒勞劉邦的軍隊,劉邦一概推辭不受,他說:“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這更進一步贏得了百姓們的愛戴。
在劉邦的治理下,關中地區逐漸恢復了秩序,社會也趨於穩定。而劉邦的“約法三章”也成爲了他日後奪取天下的重要基石。當其他起義軍因燒殺搶掠而失去民心時,劉邦卻憑藉着他的誠信和公正,贏得了百姓的廣泛支持。
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劉邦的“約法三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百姓們紛紛響應劉邦的號召,爲他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最終,劉邦憑藉着民心所向,戰勝了強大的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劉邦的“約法三章”不僅僅是一種政治手段,更是一種對百姓的承諾和責任。它體現了劉邦的智慧和遠見,也爲後世的統治者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約法三章”這個成語也一直被人們傳頌,提醒着人們要信守承諾,以法治國,尊重人民的權益。
約法三章-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