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簪墜屨
成語拼音
- yí zān zhuì jù
遺簪墜屨成語解釋
- 遺:遺失;墜:掉落;屨: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後指不忘舊友叫“不棄遺簪墜屨”。
典故出處
- 《北史·韋夐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成語典故
- 南北朝時期,孝寬擔任延州總管。韋瓊到延州去拜訪他,回去時,孝寬把他的馬及轡勒要送給韋瓊。韋瓊笑着說:“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堅決不受。
成語造句
- 在那混亂的人羣中,他不小心遺簪墜屨,卻全然不知。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那裏的人們過着平靜而安寧的生活。
這個國家有一位賢明的君主,他非常重視人才和品德。有一次,他決定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了國內的各界名流和賢達之士。宴會上,人們歡聲笑語,氣氛十分熱烈。
在宴會進行到高潮時,突然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一位大臣在起身敬酒時,不小心將頭上的簪子掉落在地,而另一位大臣則在慌亂中踩掉了自己的鞋子。然而,他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東西掉落了,仍然繼續着宴會的歡樂。
宴會結束後,君主發現了地上的簪子和鞋子,他並沒有輕視這些小小的物品,而是從中領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他意識到,人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忽略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可能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是非常珍貴的。
於是,君主下令尋找失主。經過一番努力,簪子和鞋子終於回到了它們的主人手中。這兩位大臣對君主的細心和關懷深感敬佩和感激。
這件事情傳開後,人們對君主的品德和智慧更加欽佩。君主也藉此機會向全國人民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即使是像遺簪墜屨這樣微小的事物,也不能被輕易忽視,因爲每一個人、每一件東西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從那以後,這個國家的人民更加註重細節和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學會了珍惜身邊的一切,無論是大是小。而“遺簪墜屨”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用來提醒人們不要輕視那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或人,因爲它們可能在某個時候發揮出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故事都有着類似的寓意。就如同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強調了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懷。而“遺簪墜屨”的故事則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不能因爲事物的微小而忽略它們的存在和價值。它讓我們明白,在生活中要保持一顆敏銳的心,去發現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美好和重要之處。
在現代社會,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忽略身邊人的感受,或者對一些小事情不以爲意。然而,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能夠影響到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整個社會的和諧。我們應該從“遺簪墜屨”的故事中汲取教訓,時刻提醒自己要關注身邊的一切,尊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的價值。
總之,“遺簪墜屨”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成語故事,但它所蘊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它讓我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和珍惜那些容易被忽視的東西,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美好和有意義。
遺簪墜屨-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