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舍道邊
成語拼音
- zuò shě dào biān
作舍道邊成語解釋
- 在路旁築室,和過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說法,事情沒法做成功。
典故出處
- 《詩經·小雅·小旻》:“如彼築室於道謀,是用不潰於成。”《後漢書·曹褒傳》:“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
成語典故
- 東漢時期,漢章帝想命令博士曹褒負責修訂禮樂工作,班固則主張召集京城所有的儒生共同研究制定禮樂。漢章帝認爲讓儒生來做就等於“作舍道傍,三年不成”,就堅持讓曹褒完成,經審閱,共採納150篇。
成語造句
- 在這件事情的決策上,大家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簡直就是作舍道邊,始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一項重大的工程決策。這個國家打算修建一條重要的道路,以促進貿易和交流。
當時,朝堂之上衆說紛紜,對於道路的規劃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其中有一派大臣提出了一個方案,他們建議將道路修建在城市的邊緣,這樣可以節省土地資源,同時也不會對城市的現有佈局造成太大的影響。然而,另一派大臣卻堅決反對,他們認爲道路應該直接穿過城市中心,這樣可以更好地帶動城市的商業發展。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國王對此感到十分苦惱,他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於是,他決定召集全國的智者和賢達來共同商討這個問題。
在商討會上,兩派的觀點依然針鋒相對。支持邊緣修路的人列舉了諸多好處,如避免拆遷帶來的麻煩和成本等;而支持穿城修路的人則強調了商業繁榮的重要性。大家爭論不休,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就在這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了出來。他緩緩地說道:“諸位,我們在此爭論不休,就如同在道路旁邊蓋房子一樣,三心二意,沒有一個堅定的方向,又如何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呢?我們應該靜下心來,認真權衡利弊,而不是一味地爭執。”
老者的話讓衆人陷入了沉思。他們意識到,這樣無休止的爭論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延誤道路建設的時機。最終,國王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做出了一個相對合理的決策,道路的修建工作也得以順利開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要決策時,不能像“作舍道邊”那樣猶豫不決、搖擺不定,而應該果斷地做出選擇,並且堅定地去執行。正如《史記》中所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只有果斷地做出決策,才能抓住機遇,實現目標。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偉大的人物和事件都證明了這一點。比如秦始皇果斷地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又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果斷地發動玄武門之變,爲後來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他們都沒有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而是果斷地採取行動,從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所以,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應該學會果斷決策,避免“作舍道邊”的情況發生,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
作舍道邊-成語圖片